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5年学校建校初期的有线电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因此追溯她的历史,是与北邮同步成长和发展的。在叶培大、周炯槃、蔡长年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带领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她为祖国的邮电通信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从共和国的部长到大学的校长,从著名的学者、教授到杰出的企业家、科技专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通信行业的业务骨干,他们用辛勤开创了中国自己的电信事业,他们用智慧创造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他们用心血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北邮人,他们正在用双手托起一个信息化的现代中国。
昔日的学子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各个大洲,一代代信通人薪火相传,奋斗不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传承,已是誉传内外,桃李芬芳。截止到2008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培养了30000多名本科毕业生、4000多名硕士毕业生、700多名博士毕业生以及工程硕士研究生400多名、各类专科毕业生 6000多名,她们为祖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年专业设置
1952年~1958年 | |
有线电工程系 | 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59)、有线制造(59) |
无线电工程系 | 无线电通信及广播、电子电路(58、59)、无线制造(59)、微波通信(59) |
1960年 | |
有线电工程系 | 电报电话通信、有线制造、邮机、长途电话专修科、线路专修科、电报专修科 |
无线电工程系 | 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制造、无线物理、无线电通信及广播专修科 |
1961年~1965年 | |
有线电工程系 | 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61、62)、有线制造(61~63)、有线电设备(64、65) |
无线电工程系 | 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物理、无线制造(61~63)、无线电技术(64、65) |
1966年~1970年停招 | |
1971年~1976年 | |
电信工程系 | 数字通信(71~74、76)、载波通信、长话自动交换(72)、电子器件(72、73、76)、电子交换(73~76)、通信电力(76) |
无线电工程系 | 微波通信、无线通信(73)、无线电技术(74~76)、电视(74~76) |
1977年~1985年 | |
电信工程系 | 数字通信(77~79)、载波通信(77~79)、计算机通信(77~84)、电信工程(80~84)、通信工程(85) |
无线电工程系 | 微波通信(77~80、82)、无线电技术(77~80)、电视(77、78、80)、无线电工程(81、8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85)、无线电通信(85)、图像传输与处理(85)、无线电工程(80夜大) |
1986年~1996年 | |
电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光缆通信(91、92专科)、通信工程(93专科)、光纤通信(93~95专科)、程控交换(91、92、94专科)、96新疆班 |
无线电工程系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通信(86~95)、图像传输与处理(86~95)、无线电技术(87~92、94~96夜大)、卫星通信(91专科)、数字微波(92专科)、移动通信(93~96专科) |
信息工程系 | 信息工程、应用数学(86~93)、信息科学(94)、自动化(95~96) |
1997年~1999年 | |
电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97~99夜大) |
信息工程系 | 信息工程、信息科学、自动化 |
2000年~2008年 | |
电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信息安全(02~08)、数字媒体艺术(04~08)、智能科学与技术(06~08) |
2009年开始 |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学院简介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炯槃教授和刘韵洁教授为杰出代表、以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以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其中:院士2名,教授46名,副教授7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5%。
学院以信息科技为特色,以突出的学科实力和明显的专业优势,在全国信息通信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承担完成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和省部级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也承担完成了大批横向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学院贯彻“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北京市精品教材到国家级精品课程,从全国优秀教师到国家级教学名师,从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教师在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几十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也涌现出许多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师。
学院依据科研领域和方向设置七个教研中心及一个实验中心、成立16个科研学术团队:
教研中心 |
责任教授 |
主要科研方向 |
主要成员 |
信息理论与技术 |
田宝玉 |
通信中信息处理,信息理论与通信网技术 |
周炯槃、赵振纲、吕铁军、 |
曾志民 |
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技术与应用 |
冯春燕、裘晓峰、纪阳、 |
|
无线通信 |
王文博 |
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理论 |
啜钢、纪晓东、靳浩、 胡春静、郭文彬、彭木根、 郑侃、赵慧、吴湛击 |
杨大成 |
无线理论与技术 |
杨鸿文、楼培德、袁超伟、 |
|
多媒体技术 |
蔡安妮 |
多媒体通信和数字图像处理 |
门爱东、黄孝建、王雷、 |
景晓军 |
军事通信学,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 |
陈磊、孙松林、苏放 |
|
李学明 |
数字内容处理技术,数字媒体创意与制作 |
别红霞、魏芳 |
|
通信网技术 |
陈建亚 |
通信网关键理论和技术 |
刘韵洁、李书芳、刘丹谱、 |
纪越峰 |
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 |
陆月明、孙咏梅、田慧平、 |
|
纪 红 |
宽带信息网络及无线网络 |
寿国础、郭志刚、胡怡红、 |
|
温向明 |
信息通信网络理论、技术与应用 |
武穆清、刘勇、廖青、 |
|
泛网无线 |
张 平 |
新一代无线通信基础理论与网络技术 |
田辉、刘宝玲、陶小峰、 |
周 正 |
短距离无线通信新技术 |
蒋挺、黄小军、赵成林、 |
|
网络搜索 |
郭 军 |
Web搜索理论与技术 |
蔺志青、杨文川、张彬、 |
宽带网络监控 |
雷振明 |
互联网信息流监测分析及控制 |
杨洁、周文莉、何刚 |
学院根据现代信息社会和通信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各个层面上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科技人才,目前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6100余人。
√ 学士学位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
√ 硕士学位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军事通信学 | |
√ 专业学位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 |
√ 博士学位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 |
☆ 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是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
☆ 本科“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
☆ 本科“信息工程”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
☆ 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此外,学院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院的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踏实的工作态度颇受社会的青睐和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9%左右,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及出国深造的比例为50%左右。毕业生遍布全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各大运营商、制造商、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许多毕业生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要工作,为我国信息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着“培养人才、创造知识、转化成果、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真诚地希望与社会各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http://sice.bupt.edu.cn/List.aspx?subpage=SubPage%2f%E5%AD%A6%E9%99%A2%E7%AE%80%E4%BB%8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