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应用系。经过专业调整、合并和扩充后,于1999年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保持和发扬了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特色+精品”的办学理念,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为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学院的办学思路明确,学科布局合理,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学信息工程特色。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软件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信息系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设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上博士和硕士点均可以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及留学生。
学院每年招生本科生近300人、研究生约100人。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好,社会需求量大,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在95% 以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80% 的毕业生在大、中城市的国企公司、上市企业,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就业。
学院实验设施齐全,实验室配备合理,管理完善规范。各专业均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能充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具备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教学和科研良好环境。学院现有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信息技术创新基地1个,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网络通信及安全实验室、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并行计算及可视化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图形图像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电气智能控制及应用实验室、系统控制实验室等专门教学科研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2500平方米,价值2000余万元。微处理器及机器人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与韩国仁德大学合建)、多核计算实验室(与 Intel公司合建)等3个对外合作实验室。另外,学院先后与北京市多家信息技术研发单位建立了1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积极组织各专业大学生参与亚洲区ACM程序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名列首都高校前茅。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23人。学院师资年龄、学历结构合理,专任教师近90%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学院从海内外引进多名专家学者,充实了学术队伍,壮大了科研力量,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特聘国内多名院士和国际知名教授加入教学和科研团队,使学术研究特色更加明显,国内外交流更加广泛,学术水平大大提升。
学院有地学遥感信息服务研究所、高分LiDAR 与高光谱研究所、GIS开发与应用研究所、超级计算研究中心、3D地质打印实验所、移动互联网技术实验室、大数据技术研究所、沉浸式虚拟地学实验所等研究机构,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公益性专项、地调专项、油气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或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SCI论文、申请和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等逐年增加,在遥感应用、空间分析、国土动态监测、服务计算、地学并行计算、数据挖掘、3D地质打印、嵌入式软件开发、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特色明显,在国内外有广泛学术影响。已经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机制,学术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每年都有多名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自2010年开始,学院启动了教育部发起的“20+20”对口援助非洲大学的工作,同时开展了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 “2+2”合作办学项目,通过该“2+2”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只需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和滑铁卢大学各两年的学习,就能得到国内和国外的双学位,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就业质量。
信息工程学院:http://iec.cugb.edu.cn/xgweb/collegeintro.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