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如何实现“成为工业领域的苹果”?

   日期:2017-02-21    
核心提示: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将一家成立仅40年的后起之秀立为标杆,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但事实就是如此。

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将一家成立仅40年的后起之秀立为标杆,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但事实就是如此。

成立于1885年的高端制造企业霍尼韦尔决定将成立于1976的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苹果公司列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力争成为“工业领域的苹果”。

霍尼韦尔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家庭和工业控制技术,涡轮增压器以及特性材料等领域,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推崇的20家高科技企业之一。

单就财务数据而言,霍尼韦尔离苹果公司相去甚远。在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霍尼韦尔位列第275名,营业收入为403亿美元,净利润为42亿美元。相比之下,苹果公司位列第15名,营业收入1828亿美元,净利润395亿美元。

此外,从品牌价值的角度来说,该公司曾超过可口可乐公司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2014年,苹果品牌超越谷歌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因此,无论是从财务角度还是从品牌角度,苹果公司都值得霍尼韦尔学习。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盛伟立称,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是霍尼韦尔实现“成为工业领域的苹果”这一目标的三个方向。

blob.png

在盛伟立看来,将苹果公司立为标杆,主要是看中其在智能化和普及化两个方面。“苹果在这两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它把智能终端普及化,任何人都可以在苹果的平台上去贡献有效的APP。而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动员很多人去帮你简易化,这种方式其实是最有效的。” 4月7日,盛伟立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

在智能方面,霍尼韦尔希望自己的系统也能够在工厂内成为一个智能终端,希望这个智能终端可以“放在你的口袋里”。

霍尼韦尔对此的理解是,智能化就是要通过高科技,推进“由硬到软”的互联转型,不仅为客户生产硬件产品,还要更多地提供基于软件和数据的增值服务。一家工厂希望进行更安全高效的生产,如果只是增加硬件设施的话就与其初衷背道而驰了,其真正需要的是通过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生产。

而普及化则是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通过与硬件和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将一个个独立的系统集成在一个可互动的大平台上,就如同将APP集成至苹果IOS系统一样。

“普及化过程尤其要强调用户体验。传统的管理,是将每一个系统的数据上传云端进行计算再传回结果。而现在,则希望将所有系统的数据在站内进行不同处理,再将最后结果上传云端,系统集成可使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也是霍尼韦尔推进‘互联’战略转型的关键。” 盛伟立说。

过去,霍尼韦尔一直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自去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霍尼韦尔的部分业务受到影响,增长放缓。“不过我们也有一些业务在中国市场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盛伟立补充说。

或许正是感受到了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阵阵寒意,霍尼韦尔决定推进“由硬到软”的互联转型。在今年3月份的全球投资者会议上,该公司首次提出了“软件也是核心竞争力”。

而在此之前,去年,霍尼韦尔所收购的公司全都是软件公司。目前,霍尼韦尔在全球有2万多名研发人员,其中超过一半都专注于软件领域,软件相关业务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金,且正以两位数高速增长。

4月7日当天,霍尼韦尔举办了一次“万物互联、至联致远”主题活动,首次集中展示了公司在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

霍尼韦尔这次集中展示的互联解决方案主要涵盖十大领域:互联建筑、互联工业、互联家居、互联飞机、互联地铁、互联机场、互联汽车、互联酒店、互联医院和互联油气化工。

事实上,霍尼韦尔“互联”战略转型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中国市场的推进情况。在盛伟立看俩,中国经济从绝对增量来看依然是“高富帅”。

“中国2015年GDP6.9%的增速所带来的增量大致等同于2007的14.2%增速, 而且这已经超过了美英德日全年经济增量的总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四分之一以上。” 盛伟立说。

在中国,霍尼韦尔已拥有横跨B2B和B2C的产业和业务组合,它在自动化、过程控制、移动和扫描、传感技术等相关领域拥有众多核心技术。

今年年初,霍尼韦尔召开了中国员工大会,盛伟立在大会上向其手下灌输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下一个五年,机会仍在中国。

2015年,苹果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337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区(含港澳台)贡献了约589亿美元,占比25%。相比之下,霍尼韦尔去年实现销售额385.8亿美元,同比下降4%。

对霍尼韦尔来说,能否成为工业领域的苹果将任重道远。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