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略手段助紫光扛起中国集成电路自主研发大旗

   日期:2017-01-17     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高消耗、低产出”的尴尬窘境,要想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真正意义上享有话语权,中国必须要完成“中国芯,中国造”的目标,而紫光集团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火车头,肩负的重任自然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高消耗、低产出”的尴尬窘境,要想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真正意义上享有话语权,中国必须要完成“中国芯,中国造”的目标,而紫光集团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火车头,肩负的重任自然不言而喻。

“买”——布局完整产业链

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紫光集团“买买买”的“土豪”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战略引导下,紫光集团确定了“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导,向泛IT、移动互联、云计算与云服务等信息产业核心领域集中发展,打造中国高科技领域的世界级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

为达成这一宏伟目标,紫光集团近年来开始全面布局从芯到云的完整产业链,在聚焦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同时也不断调整新的业务内容。

2013年7月,紫光集团以17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 ,正式进军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时隔一年(即2014年7月),紫光集团再次出手,以约9.1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将芯片设计厂商锐迪科纳入麾下,一举进入全球手机芯片厂前十。

不过这只是紫光战略布局的第一步,2015年6月,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51%的股份,获得了惠普在中国大陆的服务器、存储器和技术服务业务,成功将业务触角扩展至网络层面。

此外,为全面构筑“芯—云—网—端”信息产业生态链,紫光集团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投资并购,入股西数、力成(已终止)、南茂(已终止),增持中芯国际和中兴通讯,以及备受全球瞩目的并购武汉新芯成立长江存储(国家级存储器基地项目)。..

通过一系列的业务布局,目前,紫光集团已经初步完成了其从芯到云的战略目标规划。根据其最近公布的建厂和人才招募计划,紫光集团未来将大力投资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存储器制造业将是其发展重点。

“建”——加速产能扩张

1月10日,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201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表示,2017年,紫光集团将在成都和南京建立半导体制造基地,投资金额约为460亿美元,加上2016年在武汉开工建设的240亿美元国家级存储器基地项目,总投资金额将达到700亿美元。

回顾紫光集团过去几个月的战略布局不难发现,紫光在成都建厂的举措其实早有先兆,毕竟其在2016年12月就已经与成都市签订了《紫光IC国际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紫光集团和成都市将在集成电路制造、研发设计、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及配套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预计总投资2000亿元。

不过,对于紫光南京建厂的消息确是意料之外,按照赵伟国的表述,紫光南京厂的具体投资计划预计将会在2017年上半年对外公布。

事实上,紫光集团近年来的投厂计划都可谓是大手笔,除了最新公布的建厂计划之外,由其主导的武汉存储器基地项目投资金额也达到了240亿美元。

据悉,该项目已于2016年年底正式动工建设,重点攻坚3D NAND Flash技术,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后将达到10万片的月产能,到2020年产能可达30万片/月,年产值将超过100亿美元,该项目的建成将实现我国集成电路存储芯片产业规模化发展“零”的突破。

“聘”——加快制程技术研发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才“缺口”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少业内专家也指出,加快人才引进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加速产业链完整布局和产能扩张的同时,紫光集团在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上也可以说是下了一盘大棋。

除了此前已经加盟紫光的台湾DRAM领域重量级人物高齐全之外,联电前副董事长暨执行长孙世伟、前华亚科总经理梅国勋等也有望加入紫光。

这些招募人才的举措无不表明紫光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

如果说国家政策的支持是照亮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的话,那么资金、技术和人才则是拉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三者缺一不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现自主研发,从目前的战略布局来看,紫光集团未来将更好的运用这三大战略手段,扛起中国集成电路自主研发这面大旗。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