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走出去”:“高手”并购机械设备制造商

   日期:2016-01-19     来源:中国企业报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宣布,以9.25亿欧元(约合66.5亿元人民币),悉数收购加拿大Onex基金拥有的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KraussMaffei)——这个被誉为行业中的“劳斯莱斯”的塑料和橡胶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商。而这也是迄今中国在德国最大的一笔投资。

近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宣布,以9.25亿欧元(约合66.5亿元人民币),悉数收购加拿大Onex基金拥有的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KraussMaffei)——这个被誉为行业中的“劳斯莱斯”的塑料和橡胶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商。而这也是迄今中国在德国最大的一笔投资。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任建新表示,通过并购这个拥有178年历史的全球领先橡塑机械制造商,中国化工装备将加快产品组合和业务整合,率先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实践。

“走出去”加速国际化进程

从依靠1万元借款发展起来的小企业,到今天成为总资产2477亿元、年销售收入接近2000亿元的大集团;由开创清洗业,到如今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行业的领航者;从支持国企脱困,重组搞活国有企业,到跨出国门,成功收购6家海外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伴随着海外并购步伐的加快,年轻的中国化工集团实现了快速成长,目前已在全球化工100强中居第9位。

中国化工此前已成功收购了法、英、以色列、意大利等国的8家行业领先企业,包括全球最大的蛋氨酸企业,澳大利亚最大的烯烃企业,法国的有机硅公司,还有世界最大的金属硅公司。此外,有消息称,中国化工还准备出手顶尖农化企业瑞士先正达(Syngenta),“报价可能高达近3000亿人民币”。

“中国的化工工业是天然的多元化和天然的充分竞争行业,国际化竞争有不同的形式,到国外去开办工厂,还是穿着西装提着包到国外去卖产品?我们选择的形式是收购:把市场收了,资源收了,管理团队收了,把竞争对手也收过来消灭掉了。”任建新称。

“通过国际并购,我们获得了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全球的营销网络,全面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促进了国内企业治理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还有1837项专利”。在任建新看来,收购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化工走出去的形式,而“走出去”则是中国化工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化学工业实现赶超跨越的必然选择。

“有的放矢”助整合双方实现共赢

业内人士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中国石化行业已告别了过去的规模扩张道路,进入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而布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为诸多企业创造出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一条“高速公路”。

对此,中国化工集团首席商务官沈忻认为,“走出去”、“国际化”将是中国石化产业的必然趋势。中国化工在快速发展中,“走出去”战略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中国化工也因此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路径的做法和经验。即: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

具体来讲:“买得来”,是把握时机,以最低成本成功地实施并购;“管得了”,是通过科学预算和规范治理结构,实现对海外企业战略、业务方向和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力;“干得好”,是依靠职业经理人改善运营,持续增长;“拿得进”,是发挥产能、市场、技术、管理的协同效应,加快国内的产业升级,降低海外企业成本;“退得出”与“卖得高”,不是要把优秀的海外企业出售,而是通过海内外的整合与互补,在引进战略投资与资本市场融资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在任建新看来,国际化经营的关键与前提是,在获得海外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和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国内企业的协同效应,实现双赢或多赢。

“我们成功收购这些海外企业,是很好地把握了世界分工调整和产业转移,以及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调整的机遇,在我们进行技术层次提升的同时,也满足了海外企业转型的需要。”任建新称,“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到,国际并购不仅仅是商业行为,还是人与人的沟通,是文化的融合。学习、尊重企业所在国的文化是企业文化融合的关键。与海外企业交流和融合是管理的起点,学习和补充是双赢的基础。文化融合贯穿于并购交易的全过程。”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