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中国制造2025”:施耐德电气的智能制造之路

   日期:2015-09-21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素就是“智能转型”,亦即智能制造。相关预测显示,未来20年,“互联网+工业”将带来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由此可见,抢占了智能制造这一“风口”,就赢得了“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商机。

9月10日,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相关领导特意提到在大连高新区参观创业工坊的所见所闻,“我在那里看到有企业通过互联网聚集28万全国的设计师、创客,来改造东北的3万台机床,一两个人能调动起28万人的智慧,一定能成大事。”

这一表态,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制造2025”及其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无限遐想。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2013年就已突破人民币20万亿元的产值,中国也成为德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在全球装备制造业版图中占据1/3份额的国家。“中国制造2025”就是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20万亿元市场的转型升级,商业机遇可想而知。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素就是“智能转型”,亦即智能制造。相关预测显示,未来20年,“互联网+工业”将带来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由此可见,抢占了智能制造这一“风口”,就赢得了“中国制造2025”的最大商机。

问题是,通往智能制造这一终极目标的路径是什么?业界不甚了了。全球工业化自动化领域的先行者——施耐德电气给出了基于“精益生产”理念的渐进式路径,“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长期努力的方向,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实现。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从自动化角度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先实现单机自动化,再考虑连线自动化、车间自动化、工厂自动化,最后才是智能工厂。”施耐德电气一位高管近日表示,“精益生产”是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目前,施耐德电气的业务归为工业制造、电网和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四大领域。其中,工业制造领域中的智能制造和精益生产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的主要发力方向。

制造业日子不好过

对于占据全球超过1/3份额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大而不强”是一大标签。

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中国2012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已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1.5%,在这一数据上工业发达国家均大于35%;同时,制造业增加值约占中国GDP的32.6%,但其能源消费却占全国能耗的58%。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除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以外,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也是主要问题。

“欧洲正在振兴自己的制造业,美国也在振兴制造业,美国的增长率已经很快了,俄罗斯也起来了,所以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变得很难。”一位中国企业界人士分析,中国很多制造企业是在模仿欧美,真正的创新不多,所以导致同质化竞争,价格上的竞争也很残酷。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现在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扰,尤其是中低端的制造业。在长三角的温州一带以及珠三角的一些地区,中低端的制造业产能非常大,以前他们是有市场需求的,所以生存状况还算可以,现在危机来了,最先倒闭的就是这些公司。”上述企业界人士表示,即便是中国机械行业的一些大型企业,2015 年的订单跟往年相比差距也是很大的。

另外一个严酷的事实就是,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已经大幅攀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180%,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上升35%,能源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制造业成本接近美国”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外媒比较单个产品在中美两国的制造成本得出结论:中国的综合制造成本与美国只相差8%了。“美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依然是中国的3倍左右,但中国的财务成本、物流成本、能源成本、原材料等远远高于美国,所以综合成本提高了。”另一位外资制造企业人士认为。

这位外企人士对中国制造业的判断是,“因为中国已进入新常态,不再像2008年那样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了,一大批中低端制造业在2015年遭遇生存危机”;同时,“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如果内部管理上不去的话,明年、后年可能就轮到他们了,因为他们的成本最高,但市场需求下降了,所以就很麻烦。”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