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式批准四家公司使用无人机进行商业飞行,天宝公司(Trimble)赫然在列。美国政府的这一开放政策,为无人机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同时也让天宝公司再次站在聚光灯之下。众人皆知,天宝公司拥有性能优越的无人机产品,但有谁知道,这无人机背后的故事?你是否知道天宝的无人机都出自一家名为Gatewing的比利时无人机公司?借助GIO俱乐部游学欧洲的大好时机,3sNews有幸走入位于比利时根特的 Gatewing,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深入了解。
这是一个怎样的创业故事?
2008年,Peter Cosyn与合伙人联合创办了Gatewing公司,这家创业公司的X100固定翼无人机很快吸引了天宝公司的关注目光,于2012年被天宝公司收购。
Gatewing公司是Peter Cosyn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就读博士学位时创立的公司,可以说是他科学研究的一个副产品。一位在校就读的博士生,如何从一门心思地钻研于象牙塔中,成功地转型为一名创业者,来开创一家公司?对此,Peter Cosyn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表示他的博士研究课程中包含了微型飞行器的开发与优化,微型飞行器仅有一部智能手机的大小,他的在校研究课题与在 Gatewing公司的产品不尽相同,这也是一种转变。
尽管公司的另两位联合创始人Maarten Vandenbroucke与Maarten Van Speybroeck拥有商务背景,但创办公司对于他们而言,照样陌生。Peter坦言,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育经历令其收获颇丰,通过向政府申请博士奖学金,Peter对于如何吸引创新基金颇有心得。在求学过程中,他不得不独立工作,打破常规地进行思考,并与其他人进行团队合作,以探索无人机的解决方案。
Peter看来,创办一家公司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既要积极向商界专家们汲取经验,又要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直觉判断。在摸索之中,其无人机产品有了雏形,并在几家大型矿业公司进行了测试,经过进一步摸索,Gatewing的看家产品X100诞生了。
在Gatewing公司成立之初,无人机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Peter坦言,由于缺乏参考对照样本,在无人机X100的设计过程中,他们遭遇了诸多难题。对于具有机翼设计、航空动力学以及驱动力研究经验的Peter以及熟悉制造和材料的Maarten Vandenbroucke与Maarten Van Speybroeck而言,自动驾驶或是控制设计依然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他们只能从不断失败中汲取经验,但无人机的飞行却不允许有任何差池。每每收集散落的无人机样本碎片——这些样本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努力以及所剩无几的资金支持,都让他们变得异常地坚韧不拔。他们通过不断试错,终于寻找到可以批量生产的可靠设计方案,并保证其规格符合FCC、CE等标准。
Gatewing公司的X100无人机有何独到之处?Peter认为它实现了从起飞到着落的完全自主化,只需用户进行简单的操作(着陆、返航等),大大降低了商业化运作的门槛。而另外一项显著的特点便是其外部泡沫状结构与内部复合加固结构的搭配使用——这种做法似乎与当时主流的固定翼无人机 (军事领域)结构的设计背道而驰,但实验证明,其产品在量产方面颇具优势,抗震效果以及安全性能也比传统的无人机有了显著提升,为此,该公司申请了专利。
到了2012年,这家初创公司被知名硬件厂商天宝公司收购。对于收购一事, Peter表示,天宝公司也许是首家意识到Gatewing所提供的点云以及地理信息数据能够与GNSS方案相结合的跨国公司,但天宝公司的动作之快,还是令Peter等公司创始人始料未及。自然,他们熟知地理信息行业的这些巨头,直接或间接地与几家都有过接触,但他们从未奢求能够如此迅速地吸引了天宝公司的注意。通常情况下,一家成立三年的企业还要经历风险投资阶段,才能保证其初期发展,像Gatewing这样一家拥有一款复杂硬件产品的公司,还需要一个大团队以及大量的投资才能存活并发展下去。
GIO俱乐部欧洲游学过程中,成员们对Gatewing进行了参观调研
因此,当天宝公司首度接触他们的时候,舍不得“自家宝贝”的他们第一反应是拒绝。但机会难得,Gatewing创始人们开始考虑到未来注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加之天宝公司表态,愿意在收购之后保持Gatewing的独立自主性,并承诺能够为其无人机产品的销路以及市场拓展带来积极影响。在这些因素之下,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从长计议,作出了让步,同意让天宝公司对其进行收购。事实证明了这项决策的正确性。如今,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依旧固守着比利时根特的大本营,继续专心致志地研发其无人机产品,借助天宝公司的大招牌以及全球销售网络,将无人机产品行销全世界。
如何看待无人机测绘手段?
至于无人机何时能够取代传统的测绘方式,Peter表示,只要有明确的低空管理政策出台,在那些需要进行大规模测绘的地区,无人机就能够大展拳脚,尤其是在那些新兴市场或是拥有较为宽松的空域管理条例的国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地区。他希望,未来的测绘人员都能接触并能亲身体验到无人机技术。相应地,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也将极大拓展测绘范围,从垂直测绘发展到与倾斜摄影相结合的测绘方式,极大程度上提高测绘效率。
尽管无人机在多个领域优势明显,但它与现有技术在功能上多有重叠,而这种重叠性还将继续蔓延,这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对于无人机测绘而言,它的优势在于能够自动持续地采集数据,提升了日后数据处理的效率。
法规之外的诸多因素
Peter表示,无人机航飞受限的同时,无人机的培训和许可证制度也应亟需引起关注,无论无人机的个头是大是小,价格几许。这些无人机产品,由于牵扯到了公众的隐私与安全性问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法律难题。在他看来,在各项法律尚未到位,监管力度仍旧不够的情况下,无人机还应成为供专业人士使用的一个专业工具,而不是一个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用品。
面对无人机市场中涌现出众多的初创公司的这种局面,Peter表示无人机是很酷炫的新时代产物,只要肯动脑子,总能想出无人机应用的新点子,可以说,无人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任由用户去发挥想象的空间,这些优势势必会催生无人机的爆发。
但由于缺乏适用的法律条例,初创的无人机公司无法合理合法地对其应用加以测试,进而造成商业模式无法进行充分论证的局面,制约了其推广发展。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法规缺失的局面,有人会误认为这是一个自由市场,导致许多初创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自然,无人机市场非常广阔,但这其中也不免有些夸大其词的成分。
诚然,经论证发展成功的应用案例,将会引领无人机的未来发展。但无人机企业想要保持持续增长并非易事,还要将解决方案进行产业化运作,而这就需要付诸巨大的努力,并投入巨资。因此,这也不难理解许多无人机初创企业如昙花一现般地来无人机领域走了个过场,迅速凋零。未来,那些已建立起成熟商业模式的无人机企业势必会发展壮大,但一些实力较弱的玩家也想要分得一杯羹,则要在专业化的细分领域做足功夫。
长远而言,无人机的商业市场无疑是数十亿美元的颇具潜力的大市场,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份额将不是无人机的销售,而是软件与服务的销售,以提升无人机解决方案,真正满足用户需求。Peter认为,Gatewing也将下大力关注解决方案,而不在将目光专注于飞行器本身。
谈起无人机的话题,Peter兴奋得一如孩子,滔滔不绝。他表示,他至今仍为无人机获取到的精细影像而激动不已,他说道,“可别忘了,这些信息是从这样一台小玩意儿中获取到的,可不是来自于一架航测大飞机,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卫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