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百万台机器人”战略解析

   日期:2014-11-19    
核心提示:富士康按计划要在2014年实现“百万台机器人”计划,这项庞大的投资,除了硬件和系统以外,还包含教育训练、维修等。富士康从“人海”到“百万台机器人”转变的背景,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用人困境的加剧。

富士康按计划要在2014年实现“百万台机器人”计划,这项庞大的投资,除了硬件和系统以外,还包含教育训练、维修等。富士康从“人海”到“百万台机器人”转变的背景,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用人困境的加剧。

在经历2010年的员工连续自杀事件,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飙升的环境之下,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2011年宣布,富士康将在2014年实现 “百万台机器人”。直到今年9月,富士康母公司,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仍公开说,富士康“机器人战略”没有停止,仍在继续发展。”

11月17日,第16届深圳高交会正在进行。在“2014电子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合作交流会”上,富士康集团自动化技委会总经理,麻省理工大学的戴家鹏博士,讲述了富士康机器人事业及自动化的当前进展。

在国内诸多制造企业都投身其中的自动化浪潮中,富士康过去鲜有对公开系统描述其机器人研发的进展,富士康的机器人图谱也颇为神秘。戴家鹏介绍,富士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机器人开发生态”。

戴嘉鹏回顾说,富士康很早就看到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内部也有开发相关产品,“这是一种远见。(当年提出)百万机器人的数字,在业界看来非常诧异。但现在看到了,中国人口结构在变化,制造产业环境在变化,很多企业都找不到工人。”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也是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长期以劳动密集型的大规模生产著称,其在全国各地等地的产业基地堪称“人海”,对上百万内地产业工人的管控曾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戴家鹏回顾,在富士康开发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试验,“通常是做了两三次改进才能做起来。”他说,富士康不是为了机器人而机器人,富士康注重的,是如何怎样把制造过程优化,“让复杂的工作更省人,把环境不好的(工作岗位)取代掉。”

对于富士康核心的电子产品组装等生产领域,戴家鹏认为自动化当前仍有很多开发空间。戴家鹏说,目前富士康已经开发了FOXBOT机器人家族,不过仅限于内部使用,并未外售。据了解,这些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包括了各种规格和形态,并涵盖了当前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类型。

戴家鹏形容,这是一项庞大的投资,除了硬件和系统以外,还有教育训练、维修等。他坦承,在这个生态里面,机器人也并非万能,譬如在电子产品的组装环境,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发展并不容易,但企业可以把感应器、驱动、零件等自动化生态内的角色、成分做起来,这个产业链也非常大。

目前,富士康的机器人应用于上下料、焊接、打磨抛光、冲压等领域,也有开发AGV物流车等自动化物流设备。为了保持对制造业对手的竞争优势,富士康在自动化、机器人的开发会保持比对手早半年、一年的开发节奏——“(制造业内部)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动化的)竞争策略,你不领先怎么生存?”戴家鹏感慨。

近两年,随着中国制造业,尤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用人困境的加剧,“机器换人”的议题和产学研实践也开始在国内爆发。与此同时,媒体上屡见富士康在机器人领域的举措,包括与谷歌的合作,以及在国内整合精密机械业供应商等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园产业竞相也上马,对此戴家鹏评论说,至少有十家产业园来与富士康接触,希望富士康的机器人事业能落户,但目前富士康仍未有现成的投资项目。

戴家鹏透露了富士康机器人事业当前的全国“生态”:研发、量产在山西晋城,客服在成都,深圳总部是研发、试样,台湾也有研发,河南则是客服与模修。目前,富士康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位于山西,第二位是深圳。

对于富士康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事业来说,相应人才的缺口被戴家鹏形容为“最重要的问题”。戴家鹏说,富士康已经跟39所内地学校和4家台湾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因为机器人事业最需要大专学历水平的技术劳动力。

在评论中国机器人发展方向时,戴家鹏回顾了30年前日本机器人爆发的产业环境,形容当时是制造业给机器人发展的机会,而中国当前的机器人发展环境,除了制造业以外,还有资讯爆发的背景,譬如大数据。这使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发展空间变得“无穷大”。

戴家鹏坦承,中外工业机器人产业有现实的差距。“这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中国有特殊的生态,零件等品质的差距,决定了机器人产业不可能全面追上国外,这是整体状况。中国业界也有一些先发的创新点,但要在整个产业链上获得进步,还是要一定的时间。”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