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按计划要在2014年实现“百万台机器人”计划,这项庞大的投资,除了硬件和系统以外,还包含教育训练、维修等。富士康从“人海”到“百万台机器人”转变的背景,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用人困境的加剧。
在经历2010年的员工连续自杀事件,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飙升的环境之下,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2011年宣布,富士康将在2014年实现 “百万台机器人”。直到今年9月,富士康母公司,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仍公开说,富士康“机器人战略”没有停止,仍在继续发展。”
11月17日,第16届深圳高交会正在进行。在“2014电子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合作交流会”上,富士康集团自动化技委会总经理,麻省理工大学的戴家鹏博士,讲述了富士康机器人事业及自动化的当前进展,并接受了的专访。
在国内诸多制造企业都投身其中的自动化浪潮中,富士康过去鲜有对公开系统描述其机器人研发的进展,富士康的机器人图谱也颇为神秘。戴家鹏则对介绍,富士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机器人开发生态”。
戴嘉鹏回顾说,富士康很早就看到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内部也有开发相关产品,“这是一种远见。(当年提出)百万机器人的数字,在业界看来非常诧异。但现在看到了,中国人口结构在变化,制造产业环境在变化,很多企业都找不到工人。”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也是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长期以劳动密集型的大规模生产著称,其在全国各地等地的产业基地堪称“人海”,对上百万内地产业工人的管控曾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戴家鹏回顾,在富士康开发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试验,“通常是做了两三次改进才能做起来。”他说,富士康不是为了机器人而机器人,富士康注重的,是如何怎样把制造过程优化,“让复杂的工作更省人,把环境不好的(工作岗位)取代掉。”
对于富士康核心的电子产品组装等生产领域,戴家鹏认为自动化当前仍有很多开发空间。戴家鹏说,目前富士康已经开发了FOXBOT机器人家族,不过仅限于内部使用,并未外售。了解到,这些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包括了各种规格和形态,并涵盖了当前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