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某工厂内,每隔几秒钟,一支金属手臂就把一块屏幕按压到便携式电脑的外壳上。去年11月,和硕公司重庆工厂的部分组装线开始引进这种雏形机器人,但目前,仍有数千名戴白手套的工人在四周。
这些“机器人”表明,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电子制造商面临越来越大的自动化压力。制造业更多工作正交由机械完成。但从该厂内机器人寥寥无几的现实可看出,在实现组装电子产品自动化方面,中国工厂面临种种挑战。“很难完全实现自动化”,该厂负责人说在这家有5000名员工的厂子里,每增加6个机械手臂才能取代半个工人。
从人均水平看,中国自动化仍落后于韩日等邻国,一个原因就是仍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低利润组装业。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表明,每1万名工人中,韩日均拥有 300多个多用途工业机器人。相比之下,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总量在2008年至去年间以年均36%的速度增加,但每1万名工人仅有23个机器人,尚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电子行业难以实现自动化,还因许多电子产品生产规模有限。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组装,它们通常由执行不同标准的公司设计且上架周期较短。从成本看,安装需随产品型号改变而重新调整的机器人并不划算。” 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认为,中国代工企业的利润率仅为较低的个位数——今年第二季度,和硕的运营利润率为2.7%,富士康为3.2%,或许承担不起提高自动化的成本,除非客户同意涨价。
2011年,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公开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设立基地进行研发和生产机器人的同时,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
2011年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绚丽地掀开了战略性的发展契机,极大的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然而,近期的很多报道显示,目前富士康实际使用机器人的数量还不足10万,距离预计实现装配100万台机械臂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实际与预期的巨大差距,再次把富士康推到了“机器人代替人工“大讨论的风口浪尖上。
当年,郭台铭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是期待以自动化来应对不断上涨的薪酬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和日益激烈的产品竞争压力。但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研制和应用机器人的成本和经营风险都在不断增加,而近期苹果订单和制造业萎靡的困扰,更加重了富士康机器人计划的困境。据罗百辉分析,“富士康 2012年引入30万台机器人,至少需要投资300亿元;而3年100万台的计划,则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 市场研究机构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阿尔伯托?莫尔(Alberto Moel)也曾表示,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需要花费的费用将在21亿美元至逾100亿美元之间,但是,相比之下,富士康每年的资本支出通常不到30 亿美元。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从起初的壮丽画卷,正逐渐变成海市蜃楼,甚至有人将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比喻为“挂在驴子前面的那根胡萝卜,”仅仅是“富士康所需要的一个好故事来提振股价的”。
而让人们再一次去深究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的由头,是富士康近期多地启动的大规模招聘计划。据了解,之前在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的影响下,富士康已经连续多年大幅度减员,今年年初更是罕见的进行了“停止招聘”的计划。但是,近期一个月内深圳可能重新招聘9万名员工。而为苹果代工新品的富士康河南郑州厂区IDPBG事业群近期也进行了类似的大规模招聘。
自动化、机器人到底是制造业“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还是真正改变企业命运的新契机?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困境的转折点又该在哪里呢?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分析指出,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生产,虽然先期投入资金很大,但长期效益比人工划算;而且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可减少人为质量问题。不过,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精细加工环节,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过渡中间环节,技术实施有所欠缺。以富士康为例,在富士康主营的手机代工业务中,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贴片和后端的装配、搬运环节,在绝大部分中间制造环节,还是必须用人工。真正要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吴丰礼认为,今天要想真正的将高端自动化技术实现规模化的应用,就必须制定出真正系统化、规模化的实施方案,必须以制造工艺流程为依托,站在全厂的角度,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各个环节,并能实现全厂优化管理,同时,应用的自动化技术必须考虑到足够的延展性和升级性,而绝非对某个工艺、或者某个流水线的单独的升级改造。否则,即使上了一些高端的自动化技术,由于缺乏全厂优化的整体性,则可能仅仅投入了巨额成本,却根本不能真正带来效益。甚至,由于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更新换代的限制延误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未来的自动化,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提升企业的价值!
日益紧迫的技术和商业需求所带来的压力,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加精简、更符合成本效益的系统。拓斯达利用OSO整合营销整体解决方案将工业自动化系统导入市场变成一件简单的任务,因而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一年回本”不再是制造业自动化的神话,而是一种更智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