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爆炸事故反思 机器换人拓斯达先行

   日期:2014-08-07    
核心提示:昆山“8·2”爆炸事故摆在眼前的一个惨痛教训是工厂安全监管不到位,同时如果采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塑造无人、智能工厂,那么当事故不幸发生时,是否能减少人员伤亡?答案不言而喻。

昆山“8·2”爆炸事故摆在眼前的一个惨痛教训是工厂安全监管不到位,同时如果采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塑造无人、智能工厂,那么当事故不幸发生时,是否能减少人员伤亡?答案不言而喻。

金属粉尘危害到底有多大?从每年大量的职业病案例—“尘肺病”就可以探知一二。尘肺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矽肺病,就是由金属粉尘引发的。金属粉尘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爆炸,昆山“8·2”爆炸事故正是由此原因引起的。因此,面对这一隐患,工厂安全监管特别是对危害气体的监控,就显得尤其重要。

针对工厂有毒气体的监控办法,可实施的方案很多。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列举出两种使用简单的措施。

一是使用PLC控制系统进行监控。有毒气体对工厂里的工人有严重的威胁,工厂所使用的有毒气体监控系统就必须要极度稳定而且自动化。几乎所有人都会用到的通讯网路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中心的工程师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如何经由通讯网路来监控有毒气体监控系统。

使用PLC控制系统来架设有毒气体监控系统是个很有效率的做法。正常情况下,工程师能够存取PLC收集的资讯。然而,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比如说意料之外的化学气体释放时,系统就需要紧急处理。一般来说,存放化学气体的钢桶中都装有扫描器。当侦测到毒素时,钢桶会立刻上锁,然後经由PLC对工程师发送警告讯息。这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毫秒。如此一来,PLC就在系统中同时担任了资讯收集兼控管者的角色。

二是使用有毒气体探测仪进行监控。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随着电气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在火灾事故总数中所占比例日趋上升。因此,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已成为工程建设和设计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有毒气体探测仪广泛的应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改造老旧建筑的电气线路,消除火灾隐患,线路设计充分考虑符合增长因素和敷设条件对载流量的影响,选择足够的中性线截面,末端配电线的总等电位接地和局部等电位接地,保证施工质量,加强质量监督和验收工作。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措施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监管方案,但最主要的还是实施到位。像此次的昆山爆炸案,据受访者表示,每次安检都是走马观花,企业安全监管不到位,相关部门督察摆摆过场,这一系列的缺失酿成了这场惨祸。

“8·2”爆炸事故引起人们对制造业转型的反思。劳动力密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此前我们曾靠大量的人工成本优势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虽然近几年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不少企业开始转向越南、泰国等东南亚人口成本较低的国家开设工厂,但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仍然存在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车间。而伴随机器人时代的来临,这一格局终将打破。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该机构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并且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令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更加迫切。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了3倍,年平均增幅达15%。而机器人价格则每年下降 30%,投资回报期缩至1~3年。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进入机器人元年。

“机器人可代替工人进行高危环境下的作业,这一点在金属加工制造行业尤为明显。无论是轻金属、彩色金属、贵金属、特殊金属,还是钢—金属工业离不开铸造厂和钢/金属加工。而且如果没有自动化和多班作业,就无法确保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并减轻员工繁重的工作。”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工业机器人在金属制造行业的主要工作范围包括钻孔、铣削或切割以及折弯和冲压等加工过程。此外,它还可以缩短焊接、安装、装卸料过程的工作周期并提高生产率。相比人工,工业机器人具有使用寿命长、耐高温、防水和防粉尘等优势,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并减少因工作环境造成的对人体的伤害。

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潮流。此前富士康扬言实施“百万机器人计划”,更有传言称海尔裁员万名人工皆因使用机器人生产。其实早在 2007年,在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就有企业开始引进机器人进行生产。“珠三角是中国机器人市场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珠三角制造业生产过程越来越智能化,用工荒加速了机器换人的过程。”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称,在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使用的年增速已达到30%,有些行业增速达60%。

此外,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也加深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工业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十三五”相关产业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体系要具备8至10个产业配套集群,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等。

对于机器换人,部分中小企业可能由于资金、成本等客观因素而存在观望态势,但目前一种投入小、回报明显的工业机器人租赁模式正在珠三角企业中广泛试行,并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据罗百辉介绍,近年,深圳、广州等地出现了灵活的机器人“雇佣”模式,如果企业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及时解除机器人的“雇佣合同”。

对于此次工厂爆炸事故我们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不禁设想倘若工厂内部没有任何员工在现场,那么当事故发生时就没有人员伤亡。这并不是异想天开,事实上早在3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无人工厂就已经在日本诞生,而在世界工厂东莞,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无人工厂”、“无灯车间”的价值首倡者,已经为中国3000多家客户提供“自动化工厂”、“全自动化工厂”等整厂自动化规划或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无人工厂,生产命令和原料从工厂一端输进,经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和检验包装,最后从工厂另一端输出产品。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中央供料系统、数控机床、模温机、冰水机冷却系统、搅拌混合系统、自动取件系统、无人输送带、机械手和自动化仓库来实现,人不直接参加工作。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拓斯达“无人工厂”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普及,如今在汽车、飞机、手机制造等重要领域已有相当多的客户,如比亚迪、成飞、富士康、劲胜等。这些生产线几乎都是机器代人在操作,人在旁边起辅助作用,比如在一些塑料配件生产的工厂,都可以实现无人生产。

在无人工厂中机器人是核心装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塑料加工等较大规模生产企业都涉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而在我国的“制造业之都” 东莞,随着拓斯达机器人渐露头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劳动力密集型工厂以及各个工序流程上。在实现减员增效同时,拓斯达机器人承担起东莞制造工厂升级的希望。在东莞近期的一项“机器换人”摸底调查中显示,注塑业已普遍采用了拓斯达提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众多企业建起无人工厂。一个个机械手,正在让车间变得 “人烟稀少”,一台台无人搬运车,正在让厂区之间的物流变得有条不紊。随着拓斯达自动化机器的普及,珠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朝着“无人工厂”的方向转型,同时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