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种类繁多,加工过程也带来食品成分不明的隐忧。最近食品行业再起风波,各地新闻报道中充斥着“黑心食品”。肉类食品接连传出类似案件:素食产品疑似掺肉,经检验后发现含有猪、鸡动物性成分;猪、牛肉制品则被检出掺有马肉、袋鼠肉;本月初公安部公布一起被破获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掺假羊肉”的原料涉及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
如何让混合肉无所遁形?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食品服务总经理陈俊东先生表示:“优良的商品需要优质的检测报告,食品实验室使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可有效进行搀伪调查,检验出食品是否掺加其他动物性原料。能够在复杂之加工食品内,有效检验出其中之动物性成分,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德国莱茵TUV食品实验室目前可进行的肉类检测项目包括:牛,兔,鸭肝,羊,鸵鸟,鸭,猪,马,蟹,鸡,火鸡,鹿,鹅等。商家若对产品存有疑虑,可交予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检验确认。
如何保卫餐桌上的安全?
大家的食物从哪里来?它们在什么时候、又是如何生产出来?食品中都添加了哪些物质?这当中涉及到:饲养场、原材料与动物饲料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食品制造企业以及零售商。要真正保卫餐桌上的安全,就要严格把关食品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食品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国际标准可依据,为食品企业提供最佳的操作基准和工作规范。”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食品管理体系资深经理王平女士提到。
从“农场”到“餐桌”严格把关
动物产品在人类饮食中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动物饲料无疑成为食品供应链的源头,饲料安全也成为整个行业中首要关注的元素,例如:饲料良好操作规范 GMP+。该认证用于监控和控制肉类行业中从原料生产商到运输公司到乳品商的整个动物饲料链,从事饲料生产或进行相关贸易活动的企业可通过GMP+认证保障饲料质量及生产的安全性。零售商则处在供应链的末端,是消费者食用安全食品的最后一道关卡。英国零售商协会(BRC)早于1998年颁布的BRC食品技术标准,随着标准被广泛传播和成功使用,迅速成为全球零售业领域的供应商审核标准。BRC标准内容涵盖产品安全的高层管理承诺,食品安全计划 -HACCP,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品质管理系统、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卫生控制及人事等方面,以确保产品满足消费者要求,产品安全,符合法规要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零售商颁布IFS国际食品标准,并迅速在全球广泛传播成功使用。目前,国际大零售商对供应商的评定皆以BRC全球食品标准或 IFS国际食品标准等为主要标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同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德国莱茵TUV服务网络遍布全球,拥有上千名审核员在60多个国家进行认证服务,在食品行业质量、安全及过程标准的保障工作中具备多年的经验,可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产品和过程服务项目,所涵盖的相关认证服务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FSSC22000)食品法典中的 HACCP 和 GMP,BRC全球食品,BRC包装材料,IFS国际食品,IFS物流,IFS经纪商,DIN/EN 15593食品包装生产卫生管理, Global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水果和蔬菜,综合性农业作物),IFIS国际饲料成分标准等相关食品行业的检测,分析和认证服务,以及依据客户需求进行的食品质量,安全,社会责任等二方审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