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那科机器人:亮剑工博会的黄衣剑客

   日期:2011-12-09    
核心提示:此次2011工博会自动化展,来自各大厂商的工业机器人无疑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作为工业机器人军团中的一支劲旅,发那科机器人以亮黄色的主色调夺目登场,携多种新型机器人产品现场“亮剑”,俨然一位位英姿勃发的黄衣剑客,其绝技令人叹为观止。

  此次2011工博会自动化展,来自各大厂商的工业机器人无疑成为了最耀眼的明星。作为工业机器人军团中的一支劲旅,发那科机器人以亮黄色的主色调夺目登场,携多种新型机器人产品现场“亮剑”,俨然一位位英姿勃发的黄衣剑客,其绝技令人叹为观止。借此次展会之机,中国测控网记者采访了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一般产业销售部副部长陈彦,请他畅谈了发那科机器人的发展与机遇。

  新品辈出论剑工博会

  在此次参展的工业机器人厂商中,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几乎是最抢眼的厂商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那科机器人展出的众多新品,都体现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最前沿的图景,让人大饱眼福。

  在展会现场,陈彦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闪耀着科技光芒的一系列机器人新品,正可谓如数家珍。其中,很多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展会现场活跃的拳头机器人,利用完全集成在机器人内部的视觉功能,能够通过对工件颜色、形状、条码的辨识,从而异常精确迅速地实现分拣、搬运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此外,还有“聪慧无比”的学习机器人,能够通过自学习来抑制高速动作中的震动,从而提高效率。据了解,在学习机器人上,发那科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振动检测,通过反复学习得到的控制参数,自主实现抑制振动,通过这一功能,在保持动作轨迹不变的情况下,平稳地提高了机器人动作速度,将大大满足在焊接等场合的需要。

  客户需求为王通用性降低成本

  事实上,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个中翘楚,发那科机器人一直处于市场保有率的首位,在2011年更是提前实现了增长率翻番的业绩。对此,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一般产业销售部副部长陈彦认为:坚持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正是发那科机器人发展的基础。

  陈彦谈到,在当前的现状下,工业机器人在业界仍然属于一种比较高端和先进的工业设备,其研发和技术更新也自然包含了很多最新的技术成果;尽管如此,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也并非一味追求性能指标的华丽,以客户需求为第一位仍然是发那科机器人研发的铁律。

  “举例来说,发那科机器人可以制造出业界领先的1.3吨大载重量机器人,但这种机器人的研发,并非是来源于同行间对指标的攀比,而是来源于汽车制造行业对机器人载重量的实际需求。”陈彦谈到,据他介绍,发那科在此次展会上展示的集成视觉技术的机器人和具有学习功能的机器人,也均是充分探求了众多用户的需求而确定的研发方向。

  陈彦指出,对用户来说,工业机器人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其通用性,如果产品的通用性做得好,就能为用户大大降低成本,从而符合用户的需求。这是因为,在今天的制造业中,制造设备、产品订单的切换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而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则可以使用户的机器人与尽可能多的标准化组件进行装配,同时也为备件带来了便利性。

  “柔性化生产,是当前制造业各个领域的用户都在追求的要素,而上海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恰恰为用户实现柔性化生产提供了条件。”陈彦谈到。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一般产业销售部副部长陈彦

  迎接市场井喷化身客户忠诚伙伴

  谈到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陈彦信心十足,他认为,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快速迈进,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的井喷期无疑已经到来。

  陈彦谈到,从应用领域的扩展趋势来看,原来主要集中在汽车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包装、物流、电子制造、新能源甚至矿业等领域,这些新行业有力地为机器人市场带来了增量。而从成本比较的角度看,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普遍上升,也同样成为了刺激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因素。与人工相比,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规范性,还能使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发那科机器人在中国市场未来的着眼点,陈彦谈到,发那科机器人在服务中国用户的同时,也力求进一步贴近客户,真正成为帮助客户提升价值的朋友。陈彦说:“我们不仅仅是向用户销售机器人,更要真正站在用户的立场,指导用户怎样才能更好、更正确地应用工业机器人,帮用户实现实实在在的效益。”可以想见,发那科机器人“黄衣剑客”的英姿,必将在中国各个产业中更加闪耀夺目。

  FANUC,是全球最多样化的FA(工厂自动化)、机器人和智能机械的制造商。自1956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是全球计算机数控设备发展的先驱,在自动化领域贡献突出。上世纪70年代,FANU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2008年FANU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厂商,在全球第一个突破20万台机器人。目前已突破25万台,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