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内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在众多大企业中脱颖而出,申请到了一项工信部2012年国家重大专项,经费达数千万元。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京企是如何赢得信任?随着采访的深入,企业的强劲科技后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浮出水面。
正是有了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强大动力源,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这座富饶的“科技资源矿”,才能敞开大门,引导科研院所将仪器设备、技术和人才3类资源巧妙整合,与本市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实现完美对接。
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北内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凸轮轴及连杆有40余种,服务于十多家汽车厂商。去年,北内又与一家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签订了加工生产协议。
机遇总与挑战并存。为满足该汽车企业提出的产品监测能力需求,北内不仅要引进一支高端测试队伍,还需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试验检测设备,以及建立单独的试验场地。这对单枪匹马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但若想借力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资源,企业又面临门槛过高的尴尬局面。
恰在此时,市科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找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下的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工业大学3家研发试验基地,为企业牵起了红线。
一边是市场化的生产企业,一边是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两头都有各自的“规矩”。为了能让资源与需求充分“咬合”,市科委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从技术、测试、人员、经费等环节逐一入手,两头协商,最终推动3家研发试验基地与北内零部件联合建立了“汽车零部件研发测试工作站”。
如此一来,这3家高校院所价值4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直接面向企业开放,顶级科技人员现场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快速解决了多项测试和研发难题。
拥有了高精尖的测试设备,以及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企业研发活动如虎添翼。在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创新过程中,北内开始将目光放在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凸轮轴上,并逐渐研发出过去常年依赖进口的全新组装式凸轮轴。如今,该企业生产的组装式凸轮轴已可实现国产化,相应的生产线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此次“北内”之所以能拿下国家重大专项,其身后的“科技资源矿”功不可没。正是有清华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等“战友”在科研上的鼎力相助,“北内”才在高手林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除了“北内”,目前全市已有近8000家企业享受到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服务。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423个国家级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价值109亿元的1.8万台(套)仪器设备资源均向它们开放。同时,该平台还对大量企业需求进行整合,并分产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开放科技资源,能有效刺激企业的创新动力。”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立起固定渠道,及时为企业输送仪器设备、研发力量和高端科技人才,提供测试、研发和技术服务,能有效促使企业走上产学研“合璧”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