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和工业污染最为突出

   日期:2008-06-09     来源:中国测控网    

  编者按: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在过去表现不甚明显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并日益突出,其中包括耕地问题、水问题、能源及非能源储备问题、粮食问题、物流问题等。必须客观和冷静地看到,这些问题日渐突出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和经济链条不断延伸的表现。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需要,也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打开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

  工业用水和工业污染最为突出

  “现在基本上到了无河不臭、无河不干的地步。水资源枯竭问题相当严重,想找到清洁的水源已经很不容易。”马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沉重地说。他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水资源问题,已经十几年。他说,残酷的现实是:北方河流干涸,黄河断流,南方水污染,太湖、淮河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近10年前,马军撰写的《中国水危机》一书出版,第一次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七大水域面临的洪水、断流、水短缺、水污染等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今天,马军还在为水而战。作为北京公众与环境中心主任,他领导该中心推出中国第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发布“中国水污染地图”,被媒体称为城市“环境考试试卷”,被公司看作“炸弹”。

  然而,马军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因为他知道,这项事业的路还很远,尤其是水污染的严重性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在他的污染地图上,黑色的河流线到处清晰可见。

  数据显示,中国600个城市中有400个缺水。水资源缺失和水污染严重已变得越来越严重。所有问题中,工业用水过度和污染严重最为突出。中国淡水总量62000亿立方米,不到全球总量的0.018%,总用水量已达到53000亿立方米,接近饱和,农业用水占68%,可是,工业用水持续增加,形势非常严峻。

  马军说,我国每年排放污水537亿吨,大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现在新公布的数据,60%的断面在四级以上,属于非接触水,主要的城市90%的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600个城市中有400个处于垃圾围城的境地。水污染的形势更严峻,“三河(海河、辽河、淮河)三湖”污染最重。接近30%是劣五类,一类水只有3%了。太湖入湖的很多河流都是劣五类。1/5的重点城市饮用水的水源地水源不能达标。以往我们缺乏技术工程能力把水很好地处理成饮用水,现在更多是水源地遭到了污染,一些城市已很难找到合格的水源地。如果水源地严重污染,投入再多的药物也很难把水净化得适合人饮用。

  水污染同样在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安定和谐。有些地方的水污染已经把人们逼到了可以承受的底线,导致出现群体性事件。

  最重要的是节水,节水首先要解决水污染

  现在解决水危机的方法通常是建设引水渠道,从有水地方调水。这种办法在马军看来有点像竭泽而渔,因为这是在扩大供给,向大自然超地域索取,会造成生态失衡,导致生态退化,不利于涵养水源和可持续发展。

  他强调,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节约用水,而节约用水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水污染问题。要解决水污染,必须进一步加大水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他举例说,一些企业已经把违法成本加进了企业的预算,因为对这些企业来说,目前的成本实在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

  “惩罚违法企业也是对守法企业的奖励”,马军说。违法成本过低,根本不能起到震慑作用,以致一些用财政资金建设起来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很好地利用,有的污水处理厂甚至成了新的污染源。

  “如果违法成本高,企业就会想办法处理污水,经过技术转换,还可以循环利用污水,减轻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清洁了现有水源,这将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马军说。事实上,企业通过污水处理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而且可以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量。

  加大水污染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化也是成本低、效益高的良策。马军完成的“中国水污染地图”就是如此。通过这张数字地图,可以检索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信息。1.2万多家污染企业被曝光,其中300家以环保著称的知名跨国公司面临“跨国污染转移”的质疑,其中包括有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如美国百事可乐、日本普利司通、丹麦嘉士伯啤酒、法国威立雅水务、韩国三星电子等企业在华的合资或独资公司。60多家企业主动找到他们,其中不少提出要求撤掉名字,马军说撤掉可以,但要经得起第三方认可的“考试”。目前已经开展了13次第三方审核,有效促进了企业切实减少污水排放。

  像节能减排一样,节水也应制定强制性指标

  把节水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来,不单独追求产值,建立制约企业违规的长效机制。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毛显强教授的主张。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光靠罚款对解决水浪费作用不大。水环境具有稀缺性特点,水环境退化对长期经济利益危害很大,也难以用市场价格方式体现出来,这是绿色GDP核算的一大难点。科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环境优化很重要。为此,构建水环境退化的计量模型,并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水资源供需矛盾、降水补给变异特征和水质状况纳入模型中,采用不同参数进行描述,从而保证了模型的逻辑完备性和计算的简洁性,对研究水资源的科学依据很有必要。

  水污染已经对我国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把这种影响控制在能够承受的程度,一旦造成对环境不可逆的影响,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威胁将是巨大的,我们必须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毛显强说。

  毛教授强调,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对管理水资源十分不利。多头治水,部门之间交叉重叠,水利管源头,市政管用水,环保管排水。

  他说,值得庆幸的是,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开始做这方面工作,比如设立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外贸等政策,并公开曝光违法企业,这就让银行等相关单位制约这些企业。

  在我国,水资源长期没有被重视起来。应该更加有效地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地下水的价格,限制地下水的开采。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有利于污水资源化,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我国节能减排20%的做法已经广泛推广,取得很好的效果。强制性节水10%-20%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对于水污染处理和应对严峻的水资源紧缺局面特别重要。

  “排污收费制度实行很多年了,虽然经过一些调整,但总的来说,还是偏低,应该进一步提高。”毛教授说。

  对此,马军也认同。他介绍说,在欧洲,工业用水是很贵的,一吨有时达到3欧元,而我国珠三角等出口加工基地,一吨工业用水成本仅0.8元,企业严重缺乏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的积极性。

  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教授刘昌明指出,国际上通行的是水资源开发不能超过40%。可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已远远超过这一标准。“我们的万美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发达国家的5-10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是发达国家的5-10倍。”

  刘院士建议,我国的节水空间很大,再生水利用率也非常低,应做好水的良性循环利用。应控制工业用水持续增加,监管水污染发生状况。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