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测控四证管理“外包”不走样

   日期:2006-12-02     来源: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    
  2006年11月18日,对于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航天测控)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公司正式入住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高科技园区。
  “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航天测控赢得了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青睐。”该公司总经理奚全生说,1万多平方米的新园区,完全按照国际规范进行建设和配置,为未来公司开发高品质产品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条件。
  成立于1982年的航天测控作为一家国有专业化通用测试与保障设备制造商,主要从事国防科工委等下达的技术创新任务,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各种通用测试与保障设备,并承接各种军工和民用测试系统集成项目等。因此如何研制出更加精良的测试装备服务国防现代化一直是航天测控人不懈的追求。
  针对军品生产批量小、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至今,航天测控已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的管理模式,即将部分生产能力外包(中间在外),以控制核心技术(关键在手)、质量检测和市场(两头在内)管理为主,而他们对产品“中间在外”的过程控制更是为业内所称道。
  过去,设计、生产、测试一条龙式的管理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这种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方式还分散了公司的技术创新优势,容易降低产品的品质。为此,他们将一些生产环节外包,并制定了“设计是先导,材料是保证,过程是关键,测控是保障”的质量方针,重点加强了对产品的过程控制。
  对公司的“中间”生产厂,衡量外包的标准必须要有四证。“这是确保产品不走样的基本条件。”奚全生介绍,这四证分别是质量体系认证、保密资格认证、科研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测控数据的失准。因此,在产品检验阶段,该公司高级质量顾问王致祥担任审核组组长,依托公司科技质量部,每次对审核的重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要求,尽可能将产品控制在零缺陷范围。今年10月,一台设备的接口试插过程用了4秒时间,该公司毫不留情地退了货,原因是“无效功耗时太长”。
  不断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之更符合公司运行模式的实际,便于操作。1999年,针对生产厂家的实际,航天测控在通过了ISO9000及国家军事标准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体系为基,落实为本,产品可靠,顾客满意”实施方案。如2003年9月在对公司和其他合作方的ISO9000-2000换版现场审核中,审核组对涉及该公司的军、民品体系共开具了7个一般不合格项,航天测控公司和合作方积极配合,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制定出了切实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2003年以来,航天测控公司又设立了质量专项奖励金,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以前,对军品的检测一般采取单台专用设备单独检测的方法,浪费了许多资源。随着武器装备由专用化向通用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航天测控公司和一些具有“科研许可证”的企业开展了对武器装备通用化与实用化产品的生产,通过各种智能化手段实现一套设备的多种用途。如他们研制生产的VXI/PXI等各类模块产品及软件产品已成功应用到导弹、火箭、飞船、卫星、雷达等300多个国防武器型号项目中。
  加强各过程质量控制点,加强落实员工的质量职责,加强产品源头的质量控制,加强外包过程、工艺流程和软件工程化管理等,20多年来,精确的军品测试水平为航天测控公司赢得了声誉。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通用测试技术预研项目22项,国防科研项目6项,航天预研项目12项,为海军提供了多套维修测试与诊断装备。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