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进一步依靠中科院的人才、技术、项目优势,扩大合作范围,加深合作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地向加强技术创新、转化科技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方向发展,基地建设全面进入院地合作的崭新阶段,为地方工业产业层次的升级提供了一条快车道。
江南水乡古镇昆山市周庄,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与时俱进,采用股份合作制,产学研联合等形式,先后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新疆物理所、合肥智能所、陕西传感器研究所,以及日本陶瓷株式会社等合作创办了18家以传感器为主体的企业、研发中心,产业结构在不断发展中得到优化,逐渐形成了以传感器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群,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运用中科院综合优势,引进国内外智力资金,形成传感器产业特色,拓展海内外“两个市场”的新路子。在江苏省与中科院全面合作的推动下,1998年11月由昆山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实业集团公司在周庄合作共建“中科昆山高技术产业园”。2002年12月,园区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
目前基地拥有年产红外、电光、霍尔、热敏、超声波、压力、气敏、光纤等八大类传感器3.5亿只,高频铁氧体磁性材料3.6亿套,倾角数显水平仪、自动灯开关、红外报警器、光纤连接器等传感器相关应用产品500万套的生产能力。其中,红外传感器销量已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光电传感器销量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20%左右,高频铁氧体磁性材料销量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15%左右,产品95%以上销往美国、欧洲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基地积极在铸造产业特色上下功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首先,加强载体建设,形成磁场效应。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基地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由同济大学编制的建设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随着园区载体建设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传感器基地的磁场效应不断显现,基地已吸引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各类科技人才269名,其中38位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担任企业的主要领导。
其次,完善创新体系,扩展产业范畴。园区与产业基地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理念,不断营造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投资环境。在投资500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创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以实现信息为主体,服务为宗旨,面向传感器企业提供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同时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流的自动收集、发布,扩大传感器基地项目信息源,帮助传感器基地捕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源信息,促进基地招商引资工作。
现在基地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2个,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9家,完成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4个、省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国家火炬专项支助项目各1个,合作参与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2个,实施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4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并产业化项目15个。这些都强有力地提升园区基地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举办主题活动,打响基地品牌。基地先后举办了“中科昆山高科技产业园传感器基地发展战略与产业合作恳谈会”、“信息产业部传感器产业发展研讨会”、“传感器基地建设情况汇报会”,邀请国家科技部、中科院、省科技厅的领导和全国52位著名传感器专家共商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与产业定位。并且通过参加各类大型展览活动来扩大传感器基地的影响和知名度,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又于去年11月成立了江苏省传感器产业技术协会,指导全省传感器生产企业共同发展。
第四,拓宽招商渠道,致力诚信服务。强化招商队伍,健全灵活机制,完善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相衔接的运作机制,不断发挥以外引外,以内促外的集聚效应。在招商引资中,始终坚持将吸引科研院所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将项目引进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将引进投资与引进智力相结合,将项目引进与产业发展链相结合。
第五,制定优惠政策,健全基地运作机制。为提高基地科学决策水平,加快建设步伐,基地还聘请了28位传感器专家做顾问,成立了由分管市长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国际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的若干优惠政策》,组建基地管委会,负责基地建设、成果转化、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工作,做强做大基地的传感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