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img]20044149572397053.jpg[/img]
欧姆龙中国本社长皆川泰平[/center]
[img]20044149572834448.jpg[/img]
[center]金桥工厂[/center]
新浪科技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中国人刚刚过完春节的时候,欧姆龙中国就迎来了她2004年第一次中国事业发展战略会议。会议级别之高、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公司总部的高层领导几乎全部到会。而就是这样被各领导看重的大会,以后将每季度在中国召开一次,审议、决定和推进欧姆龙在华事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一家日本企业来说,能够对中国市场、中国速度寄予如此大的重视和期望,实属非常难得。
再看与中国高校的合作,继去年与我国几所知名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之后,近日又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签订了产学研协创合作项目,从而继续加速其在中国的本地化研发业务;据悉,欧姆龙中国的注册资本也从5000万美元追加到了1亿美元。这一切举措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当中,与欧姆龙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密不可分。
现在,欧姆龙内部有句非常响亮的口号,那就是“换档提速”(Gear Change)。进入2004年,欧姆龙明显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步伐,这四个字形象地描绘了欧姆龙目前的行动战略。可以说,中国作为欧姆龙海外市场最重要的一环,正在成为其海外市场的生产、销售及研发的重要内容。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本社长皆川泰平说:“我们志在中国创建第二个欧姆龙。到2005年3月为止,在中国的生产销售额达到8.3亿美元,到2008年3月,能够一直保持40%的年增长率,仅销售量就能在三年内实现三倍增长,达到12.5亿美元。”
加速研发本地化
自1996年与中国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欧姆龙中国教育基金”至今,欧姆龙共捐赠资金5000万日元,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全国数十所大、中院校的优秀师生及理工科研究项目都得到过欧姆龙的支援。
2003年,欧姆龙公司与我国著名学府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携手共建“欧姆龙—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联合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欧姆龙测控技术联合实验室”,从而培育和发展本地的优秀人才。为了这两个实验室的建立,欧姆龙捐赠了价值约为一百万人民币的实验室设备。此外,为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实验水平,欧姆龙每年还将向上海交大提供人民币10万元设立创新活动基金。作为对华投资的一部分,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欧姆龙将以此为契机开始加大其在中国的研发业务。以支持中国教育事业为开端,欧姆龙正在致力于探索开发真正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
联合实验室主要使用欧姆龙捐赠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终端、视觉传感器、伺服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等,其中尤其是DeviceNet网络产品,是目前唯一拥有国家标准的现场总线产品,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这些设备将大大改善两所大学的科研环境,并丰富其教学手段。
近日,欧姆龙与上海交通大学又正式签订了产学研协创合作项目,这是欧姆龙公司首次与国内高校进行类似项目的联合研发。欧姆龙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经过为时一年的相互走访和了解,最终达成在视觉传感技术领域进行产学研协创项目的深入合作模式。本次合作也首先采用项目制,进行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服务。
也就在不久前,欧姆龙宣布将在香港科技园建立一家设计中心(暂定名:香港设计中心),专门从事液晶显示背光的研究与开发业务。该设计中心将主要针对中国和台湾地区市场设计和开发手机用小型背光装置,计划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运营。此外,针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市场,欧姆龙还计划于2006年3月之前构建一个大屏幕电视背光的设计开发框架,并将这一框架定位为设计中心。截止到2007年3月底,欧姆龙的所有背光业务收入(包括小型和大型)预计将达到300亿日元,其中约有20%的业务将来源于新成立的香港设计中心。
[center]
[img]20044149573412997.jpg[/img]
深圳工厂[/center]
在中国的二次创业
一年前,欧姆龙的海外生产比率大约占20%,但是作为集团生产性结构改革的一贯原则,欧姆龙正以中国为中心,努力扩大海外生产规模。随着加入WTO,中国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活动的召开,必将改善中国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促进经济的增长。在欧姆龙看来,至少到2010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正是基于此,欧姆龙中国勾勒出一幅幅诱人的发展美景:到2005年3月末,在3年时间内,事业量倍增至8.3亿美元;之后,将连续3年保持40%的年增长率,到2008年3月末,仅销售额就实现3倍增长,达到12.5亿美元。也因而有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多方重视和投入,有了欧姆龙“换档提速”的战略口号。
皆川泰平先生介绍,在2003年度,欧姆龙已实现支援各事业公司和本社各部门的联合(为实现发展并强化收益,在生产、销售、开发、管理等层面进行联合支援);强化了中国本社的横串共同职能(成立集中采购中心、准备和启动物流职能部门、支援进行研发的可行性研究);强化了行政横串职能(整合事业公司,有效活用集团资源)。
今后几年,欧姆龙又提出了五大“换档提速”策略。第一、每季度召开中国事业战略会议,为各事业分公司发展课题的目标设定和推进提供支援;第二、构建信息、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供应链的品质,其中包括销售权和贸易权、集中物流、IT网络构建和集中采购;第三、协创项目的探索与深入,建立事业开发中心;第四、提高全球管理能力,包括管理体制的本地化推进;第五、强化品牌管理,召开2004年中国创新技术展示会(OTF)项目等等。这五大战略将有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帮助欧姆龙实现2007年前在目标市场中成为数一数二的市场领先者。
欧姆龙中国故事
欧姆龙公司创建于1933年,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掌握着世界领先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创业至今的70多年来,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欧姆龙已发展成为大型跨国企业,产品品种达几十万种,拥有员工人数达到23,504人,其中海外子公司的雇员已达12,530人。全球营业额近5,400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其工业自动化设备、控制设备元器件、社会系统以及健康医疗产品已广泛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欧姆龙与中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但正如皆川先生所说,第一个“十年”对欧姆龙来说还是一个混沌初开、迷惘和探路交织的“十年”,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成为了欧姆龙这一时期最为首要的任务。1972年,公司创始人立石一真出任“国家贸易促进会”京都总局副会长,作为经济界代表与中国开展交流活动,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1973年9月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为欧姆龙开始了解中国敞开了诱人的大门,紧接着10月份欧姆龙就派出了企业代表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工业自动化博览会。欧姆龙带来的是日本国内先进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和银行系统的ATM机,以及一些先进的控件设备,她所期待的就是最初的与中国业界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与交流。
1980年,在合资公司“上海华一电器厂”开始继电器的委托加工贸易(最初的实质性生产),正式拉开了欧姆龙在华委托生产业务的第二个“十年”。1989年,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合资成立的欧姆龙上海计算机公司开始研发功能。在这期间,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和华南的很多地区,欧姆龙都与很多生产厂商建立起合作伙伴和委托生产关系,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使欧姆龙得以在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就迅速打开市场。
1993年,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健康医疗设备(委托加工业务从1988年开始),欧姆龙开始由原先的委托生产转变为现在的直接投资,真正进入欧姆龙中国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之后,又在上海的金桥出口加工区接连成立了三家工厂,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继电器和传感器。1994年,作为第一家日本制造企业,被批准成立“伞形公司”,类似于投资性公司的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随后在大连、天津、深圳、上海外高桥等地也相继成立了贸易公司和物流方面的机构,另外在全国的四十多个城市设立自己的销售服务网点,欧姆龙在中国的业务就如同“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花开遍地香满园”。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经不再像外界所传说的那样是一个“世界工厂”,而是世界的一个大市场,欧姆龙在华的四大业务领域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鉴于多年来欧姆龙在华业务的飞速发展,她已经真切地意识到只有在中国设立一个地区总部,贯彻实施其提出的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策略的构想,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中国市场如此高速的发展。欧姆龙希望通过一个全方位的地区总部建设,能够将欧姆龙在中国发展的各种业务进行统一的管辖,并充分地利用欧姆龙的五大经营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故而2002年4月,欧姆龙正式在中国上海成立了仅次于日本总部的“中国本社”,立志在中国创建第二个欧姆龙。也是从2004年起,欧姆龙改变了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即不再单单把中国定位为生产、产品出口基地,而是在中国开发、生产和销售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业务中心也由生产转向在中国建立从开发、材料采购、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的一条龙经营体系。
皆川泰平先生这样解释他喜欢用的一个等式:“协力+创造=协创”,欧姆龙要想在2005年3月实现事业量的倍增,即销售与生产总额达到8.3亿美元;继而更要实现3年内销售额三倍增长,到2008年3月达到12.5亿美元,就要充分抓住一切现有和潜在的机遇,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欧姆龙才能在中国扎根下去,并最终取得可喜的成功。
皆川泰平简历(2004年3月)
现职:欧姆龙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常务
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本社长
欧姆龙(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社长
欧姆龙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东路101号汇丰大厦26楼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