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务云在政策引导、技术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平衡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发展势头迅猛,产业潜力显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徐恩庆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2016年,中国政务云市场总体规模已达91.5亿元,同比增长93%。全国大部分省份提出了建设政务云平台,相当一部分地市级城市在政务云平台方面有了很好的探索。
巨头角力政务云市场
现阶段,各地政府的政务云建设运营模式不一,各类云计算厂商依据各自优势,竞争激烈。目前主要有四类云计算厂商角力政务云市场,一是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该类企业产业优势地位突出,有强大的数据中心和网络基础,运维能力也有保障,能满足不同级别政府需求;
其次是大型IT厂商,代表企业有华为、浪潮、新华三,该类企业通常具有较为成熟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建设部署能力强,销售渠道成熟,已成为多地政务云建设的主要力量;
互联网公司属于第三类,代表企业有阿里、百度、腾讯,该类企业是公有云市场的主角,互联网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基数大,在云计算平台制定能力、运营模式创新上具备优势;
四是系统集成商,代表企业有华胜天成、未来国际、太极计算机,该类企业作为各地政府传统IT系统的主要合作者,对各地政府的业务需求理解到位,本土优势明显。
聚焦四大关键点
为平衡各厂商激烈的竞争格局,也为更顺利的推进国内政务云的建设,明白政务云发展关键点和焦点何在变得至关重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过调研就总结出政务云发展的几大关键点:
首先要统一规划部署,从省级或市级的大视角着眼。用四个“要”来阐述,就是立意要高远、定位要准确、理念要超前、方案能落地。总结一句话是“领导要重视”,领导重视的地方,政务云及各方面发展会非常快,比如贵州,虽然是中西部城市,但政务云建设发展很快。
其次是安全保障,政务云跟其他行业最重要的区别是更加强调安全,尤其是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降低安全隐患是政务云建设、保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例如身份证信息都在云上,如何保障这些数据的安全?此外,平台安全和介入安全并重,徐恩庆认为,现在很多企业把安全力量都放在平台上,实际上接入侧或者个人终端侧包括身份认证方面的安全同样重要,不能光重建设,建设要安全,使用也同样要注意安全。
三是数据打通和挖掘。政务云是政务信息化发展的前一阶段,后续发展往政务数据发展,数据打通和挖掘应用是未来重点。
四是标准体系要完善。标准规范建设一般都滞后于发展,统一标准有利于平台和规范长远发展,目前来看,政务云服务评价标准严重匮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标准立身,从2012年至今,可信云标准从开始的云主机到如今的金牌运维专项评估标准、云保险相关评估标准、开源解决方案标准、混合云评估标准等全面发力,下一步是往私有云方面推广,把可信云的精髓逐步应用于行业之中。
“死磕”一大焦点
谈及政务云发展焦点,徐恩庆总结为一个“一”字。他认为,“一”反映了现在的问题和事实。“现如今,地方政务云建设多头管理局面非常严重,有信息中心、信息局、电子政务办及省厅里专门负责推进电子政务的部门,此外,通管局偶尔也做指导。”
“对此,他们同样希望有一个更加一致的管理思想,互相之间有更为清晰的职责界限,成为一个管理的整体,”徐恩庆这样表示。
“一”的另一层面意思是标准归一。政务云建设初衷是为打破信息孤岛,但如今局面却变得极为尴尬。小的信息孤岛变成了大的信息孤岛,各省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没有统一的规划。“甚至于各省里面的各个城市间没有统一的思想,行业内没有大家共用的标准或者政策。”
两大方向引领航道
明白了关键点和焦点所在,为助推国内政务云的建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步工作重点此次初露冰山一角。徐恩庆透露,第一是着力于政务云成熟度研究,建立政务云成熟度的评价体系。
据了解,大部分省份和地区现如今考虑的焦点是从如何建设政务云转向如何更好运维、优化政务云。政府或第三方机构评价政务云方面需更加细致、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标准。
徐恩庆讲:“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参考国际成熟度的标准。比如,政务云是否能够实现需求,是否上升到风险控制的局面,是否是优化资源的维度。从真正电子政务运用的业务去入手,看业务是轻载型业务还是重载型业务,此外要明白对云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反推我们需要考察的维度、细化的指标,这是方向。”
政务云成熟度研究逐步完善后,下一步便是给政府点评。“政务云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角色是各地政府,各地政府是政务云的主人以及用户,厂商更多是一个打工者的角色。省级、市级均认为自己的政务云全国建设的最好,谁来评价?有没有一个机构来评价?评价能否公正合理?基于这些问题,未来我们会发布省级和城市级政务云成熟度标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