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百使用可再生能源到底有多难?

   日期:2017-07-13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孙一丹    评论:0    
核心提示:截至2017年7月1日,全球有96家企业加入RE100项目,它们可再生电力需求总量相当于阿联酋或荷兰的用电量。

包括中国本土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分公司,像苹果这样承诺在华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的企业已有43个。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逐年增加,成为全球第一。但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完全上网,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很多都被浪费掉了,我们希望更多企业能觉醒,主动使用。”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有多少?有多难?

2017年7月1日起,购买绿色电力的“身份证”——绿色电力证书,在除去原来已交的电费外,每度电还需要额外再出至少0.176元,以证明购买了绿色电力。

一想到开灯,深夜到家的尹莉有点欣喜。她刚刚花176.6元购买了来自河北省尚义二工地风电场、包含1000度电的风电绿证。

作为气候组织员工,尹莉等待这一天很久了,这个环保机构一直推动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

2017年7月1日起,对于“有情怀”又“不差钱”的单位和个人来说,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上购买绿色电力的“身份证”——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即证明消费了绿色电力。

“绿证”制在2017年年初推出,目前已经发放了数百万张绿证。截止到7月5日18点,共有822名认购者自愿购买了1211个绿证。

无论是情怀还是责任,约占全球用电量一半的企业用户在可再生能源使用中的表现举足轻重。苹果公司在2017年4月20日发布声明,承诺在供应链、产品生产等过程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据南方周末了解,包括中国本土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华分公司,像苹果这样承诺在华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的企业已有43个。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持续下降、绿证制度的执行,承诺的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的意识要落后一些”

100分的承诺不只是企业自己作出的表率,背后还有环保组织的推动。

2014年,环保机构气候组织发起了一系列企业联盟,其中就包括RE100(可再生电力100)。2015年前,已有荷兰皇家电信集团、微软等11个国际公司实现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这一联盟联合了管理资产额超过20.7万亿美元的679家企业及投资机构,多为全球知名企业。2015年底,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通过之后,有更多公司加入了RE100项目。

“我们希望在消费端、在企业端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中的比例。”气候组织RE100项目经理尹莉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逐年增加,成为了全球第一。但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完全上网,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很多都被浪费掉了,我们希望更多企业能觉醒,主动使用。”

截至2017年7月1日,全球有96家企业加入RE100项目,它们可再生电力需求总量相当于阿联酋或荷兰的用电量。

一直以来,加入的企业集中在欧盟,也有微软、雀巢、耐克、惠普、星巴克等41家在华拥有分公司。2015年,远大集团和亿利集团的加入实现了中国本土企业零的突破。在全球的RE100之外,一些中国企业如老板电器、金凤科技还参加了针对中国企业的ChinaRE100项目,向100%进军。

“比起全球的大型企业来说,中国企业的意识要落后一些,但正在觉醒。我们做的绿电消费意愿消费调研发现,本土企业有消费需求,但是苦于没有良好的获取途径。”尹莉说。

除了“自身带电”的新能源公司,办公室耗电为主的金融、电信、IT等服务业显然更易作出承诺。全球加入RE100的企业四分之一以上来自金融业,包括高盛集团和多家银行。电信服务行业离100%目标最近,已经实现了97%。

气候组织希望BAT这样的大型中国IT企业也能加入行列,甚至在将来引领中国的能源变革。

包括超市、食品和饮料公司、药品零售商的日用消费品行业用电量最大,也离目标差距最大。“大型制造业的能源需求和耗电量很高,实现100%对他们来说相对更困难。”气候组织的项目经理张文佺说。

对供应商同样要求

各大企业达到100分的大限不尽相同。大多数企业将目标定在了2025年左右,亿利和远大则定在了2030年和2045年。

《RE1002017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这些企业在中国采购的可再生电力,大约占其在中国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最有雄心的是苹果公司,计划在2018年底前让7家中国大陆和台湾供应商都使用100%可再生能源。

“苹果的运营部门遍布全球,但中国的生产部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会影响它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完成。”尹莉向南方周末分析,“不同的目标年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预估的,包括用电水平和清洁能源的可获得途径。”

独善其身还不够,有的企业还扩展到了供应商。供应商生产占据了制造型企业用电的大部头。据南方周末不完全了解,目前苹果和宜家对中国的供应商提出了要求,很多公司提倡供应商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并未设置明确规定。

苹果公司77%的排放量来自供应链。为苹果生产用于iPhone手机的铝外壳,以及塑料、硅胶和不锈钢部件的美国捷普集团在四川、江苏等省份获得批准,可以直接从当地的风电电力公司购电,目前使用可再生能源已经达到67%。

然而,索尔维等苹果的供应商公司均拒绝了采访或没有回复。

在2017年6月7日举办的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的官方边会上,苹果全球供应链清洁能源项目负责人KatieHill发言说:“我们先看当地有没有清洁能源,然后再选址做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用来在互联网上传递、计算和存储苹果公司的数据信息,耗电量巨大。

除了设置明确要求,评估监督手段也同样重要。宜家采购的可持续发展专员庄宏耀向南方周末介绍,可再生能源项目明确纳入了供应商企业的评分指标,并定期通过供应商传送的数据来评估该工厂的能源使用情况。

“天时地利人和”仍难100%

光有风力、太阳能这样的“天时”发电还不够,中国的电力市场开放度有限,企业无法直接向可再生能源电力公司购电。为了获得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也使尽了浑身解数。

“人和”是最容易的方式。这些公司中,有的自身就有可再生能源项目。比如亿利集团旗下的“生态光能产业”就包括在沙漠里的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和储能技术等。据《报告》,亿利2016年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330千兆瓦时。

宜家则在自己商场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薄膜电池板,至今全国有11家商场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相当于五个足球场的面积。

“人和”之外,还要依靠当地政府的“地利”。湖南省水电发达,供应的电力中水电约30%,购买市电的远大就直接获得了这30%比例的垫脚石。

宜家的两家供应商都获得了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板的政策支持。位于浙江绍兴的供应商喜临门集团公司向第三方公司出租了屋顶,设施也由第三方提供,太阳能产生的电力统一输送进电网,喜临门再以政府补贴后的8.5折价格买入。

宜家另一家供应商恩龙实业公司位于浙江嘉兴的秀洲工业区,2013年当地政府推行分布式光伏产业政策,也挑选当地的第三方机构给企业工厂铺设光伏板。

遇到了这么好的政策,恩龙实业却一度曾被卡在门外。因为并非所有的屋顶都可以安装光伏板。除了采光网,屋顶还要给能源运输留出线路,还要能承受台风。恩龙实业的屋顶承重不合格、无法安装采光网,公司最后决定投资170万元,更换了两家厂房的采光网。

除了初期投入这170万,按照优惠政策折扣买电,后续的维护成本不高。“政府补贴力度比较大,参与这个项目只需要向政府交一些钱用于设备维护,我们的运营成本很低。”一直参与该项目的公司负责人朱伟妹告诉南方周末,“我们这个地区是城乡接合部,使用了太阳能发电后,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限电、现在不限电。”

面积宽敞的厂房屋顶带来了充足的发电量。自2014年正式启用开始,公司冬天部分使用市电,夏天光照充足,发电量不仅完全覆盖了用电量,还会有盈余的电输入当地电网。

更大的手笔是在工厂所在地直接投资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苹果公司就与四川省展开了多项太阳能、风能基地建设合作。

但据气候组织了解,像苹果那样在中国投资建设电站或者购买当地电力,全球也只此一家,“大部分其他的企业在中国一般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和开发实力。”尹莉分析说。

即便享有地利,想在中国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还有很大的门槛。

除了水电之外,远大很难直接买到更遥远的太阳能和风能。“输配电技术目前发展很迅速,但远距离送电的投资和线损,以及可再生电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我们担心的。”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部长、理化实验室主任陈伯鲲说道。

自家的屋顶显然也不够用。同是利用屋顶太阳能板发电,恩龙实业这样的大规模厂房足够发电覆盖全部耗电量,喜临门工厂的屋顶光伏仅能满足25%左右的用电量。

据气候组织分析,大多自己发电的企业发电量都无法覆盖全部的用电量。

每度电多了至少0.176元

从全球经验来看,依靠自有的可再生能源装置也并非主流。在RE100成员企业中,仅占全球总量的0.5%来自自有装置,且绝大多数在欧洲。

《报告》显示,购买可再生能源或绿色电力证书最受欢迎,占全球可再生电力用电量的60%。这种方式使得多个总部位于美国的企业实现了100%的目标,并努力向直接采购过渡。

根据《报告》,进行反馈的55家会员企业2015年在中国采购的可再生电力中,87%也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购买。

H&M中国区可持续发展的经理汉娜˙哈琳向南方周末介绍,他们购买的就是国际认可的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用于商店、办公室和仓库中的电力。同时,H&M也正在研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直接购买绿色电力的机会。

“当你不拥有任何设施,并且是全国商业商场的租户时,就必须找到可扩展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汉娜˙哈琳说。

I-REC证书是第三方机构认证的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购买此证书即可证明进行了绿色能源消费。在出台绿证之前,这是在中国为数不多的获取可再生能源的途径。企业往往通过购买这个证书来完成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各国相应的“绿证”体系都有所不同,中国刚刚启动认购的绿证也是类似的制度,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绿证是现阶段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可再生能源的最直接可得的手段。”尹莉说。

但作为一种间接的购电方式,绿证市场还不够开放。

“根据碳减排市场的经验,一开始的实验阶段,绿证市场交易量可能比较小,这需要一个适应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主任彭澎说,“让可再生能源电力更容易获取,还需要逐步的电力市场改革才能做到。通过谈判等过程,企业能获得新的市场信息。”

目前,购买绿证对企业来说是额外的支出。绿证价格由买卖双方协商或竞价确认,再加上不能高于对应电量的补贴的规定,各地价格不一,目前风电绿证的价格从每千度176.6元一个到306.5元一个不等,太阳能价格更高。

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除去原来已交的电费外,每度电还需要额外再出至少0.176元(根据成交当日风电绿证价格计算),以证明购买了绿色电力。

尹莉希望购电能像去超市买商品一样便利,各种产品自由组合,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目前来看,风和光基本实现了平价上网,绿证的价格加上原来的电价,会慢慢趋近于原来的用能成本,甚至于说随着风光发电技术提高,可能会出现成本反而减少。”尹莉说,“现阶段的电价没有体现煤电的环境代价,不代表政府和民众没有意识到煤电的环境代价。对企业长远来说,也许购买绿色电力会更省钱。”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