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中的百亿美元并购事件不断,仅近两年就发生8起。通过全球性的大整合,资源将越来越向领先企业集中,垄断优势愈趋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也正在“极速前进”中,那我国企业又应以何种姿态参与本轮全球性的行业大整合呢?一起来了解!
群雄并起!全球性大整合进行中
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可谓是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正进入到新一轮的大并购时期,产业整合力度空前。
前不久,英特尔(Intel)豪掷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Mobileye,被BBC称之为“一场豪赌”。在2015年,英特尔也以167亿美元收购Altera,整合CPU技术与FPGA技术。不过,这仅仅是全球性大整合中的冰山一角。据美林统计,2015年全球半导体领域并购额超过128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36.8%,2016年则达到1560亿美元。
产业巨头们的并购重组,吞噬竞争对手,占领市场份额,是市场大环境的变更,同时也是促进技术持续发展的手段。由此可见,产业并购整合将推进集成电路的触角向下游延伸,促进集成电路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涌现,使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
动作频频!中国企业积极备战
在本轮整合中,中国企业也有主动出击,如北京清芯华创收购豪威科技、建广资本先后收购NXP的RF Power部门和标准产品部门、武岳峰资本收购美国芯成半导体、北京屹唐盛龙收购Mattson、紫光科技入股西部数据等。前不久,中国非易失闪存技术(NOR Flash)存储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更是以65亿元人民币全资控股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ISSI。
相较于海外巨头的并购整合案例,国内企业发生的并购案规模较小,但对完成集成电路产业初级的阶段布局、填补产业空白、带来规模效应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为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带来技术突破、渠道拓展和业务创新等利好。
在上海兆芯副总裁傅城看来,并购可以帮助产业迅速打基础、完成转型;但基础核心领域的技术只能靠自主研发。“不管是北方微电子,还是中微半导体、江丰电子,都是自主研发的成果,并购是买不来这些技术和竞争力的,自主研发才是安全可控的出路。”
坚定决心!于并购潮中披荆前行
统计显示,2016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并购案的总金额突破1300亿美元,但中国半导体行业内并购案总金额约为178.2亿元人民币,折合26.3亿美元,占比重极低且缺乏有影响力和有实质性产业提升的收并购案例,这透露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收并购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选择和能收购的企业资源有限,同时还需要面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干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挑战。业内人士透露,即便中国企业完成并购,也面临能否将被并购企业的先进技术转移到国内,并在其技术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新技术的问题。
不过,在国家集成电路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看来,后续资金尤其是支持再创新的研发投入不足将严重制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如无研发资金的再投入,就算买回先进技术也可能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因此,除了国家政府提前做好规划引导外,企业也应该加大人才引入,提高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从而缩小与国际相关先进企业的技术性差距,提高并购中的可选择度,向中高端技术靠拢。同时,也要着眼于并购后的后续投入,不能因并购成功就认为“万事大吉”,需规划好后续的一系列发展方向,包括资金的投入以及技术的创新。
集成电路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利好推动下,集成电路产业备受关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