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在教室里操纵天上的卫星,将不再是天方夜谭。4月2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公布了最新进展,首颗由全国中小学生共同创意、设计并动手组装的立方体卫星“少年星”,计划于今年8月16日在搭载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并将按照教育共享卫星的模式,向全国所有的中小学和青少年教育机构开放。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共分为“创星、造星、发星、亮星、观星”五大环节,已于2016年4月启动,计划发起方从全国上千所中小学征集到超过10万个创意。组委会有关人士表示,“中国少年微星计划”提出“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的新思维,最重要的不是在技术上教会孩子们做卫星,而是引导他们把观察的视角由地面提升到太空,把思考的维度由个人和学校扩展到全人类,唤醒孩子们内心求知和探索的种子。
主办方表示,全国所有的中小学和青少年教育机构,均可加入“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共享少年星的相关功能。由组委会开发的“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系列课程和配套的教学套件,也在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据悉,整套课程分为入门、基础和高阶等多个版本,由航天技术专家与教育专家共同编写,针对不同的知识基础,覆盖从小学低年级到高中的多个年龄段。与传统的科普课程设置不同,“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系列课程,不仅遵循STEAM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将航天科技天然的系统工程属性发挥出来,有利于中小学数、理、化、天、地、生等多学科的融合理解与应用实践。
据“少年星”技术负责人、九天微星卫星总师刘丽坤博士介绍,目前,“少年星”的升级改造进展顺利,在原型星的基础上,将增加一个专门的太空实验舱,以期更好地实现同学们的太空创意和梦想。未来,这个标准化的太空实验舱,也将成为卫星教育套件的组成部分,丰富“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的课程内容。
据透露,一整套“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产品体系的亮相,不仅“天上有星”即今本年8月16日发射的少年星,而且“地面有站”——组委会当天同步启动了“少年星测控主站”建设,并与北京市第57中学、西城区育翔小学、安徽太和县第三中学、东莞市科技馆等多所学校和科普教育机构达成合作,落地“少年星校园测控分站”。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玩”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