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工智能将会影响我们什么?医生、护士会失业吗?

   日期:2017-03-29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列入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成了热议话题。两会上,政协委员郭广昌提出重视医学人工智能方面,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建议,让医疗人工智能备受关注。其实不仅是国内,在全球医疗人工智能早已是各大企业抢滩的对象。其中,有IBM、Google、IntuitiveSurgical、Facebook、Sense.ly等外资企业,也有持续创新的迈瑞医疗、百度、阿里健康等中国民族企业,在医疗人工智能实际临床应用层面,Watson肿瘤医生、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迈瑞智能监护系统,凭借各自对专业领域坚

随着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列入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成了热议话题。两会上,政协委员郭广昌提出重视医学人工智能方面,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建议,让医疗人工智能备受关注。其实不仅是国内,在全球医疗人工智能早已是各大企业抢滩的对象。其中,有IBM、Google、IntuitiveSurgical、Facebook、Sense.ly等外资企业,也有持续创新的迈瑞医疗、百度、阿里健康等中国民族企业,在医疗人工智能实际临床应用层面,Watson肿瘤医生、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迈瑞智能监护系统,凭借各自对专业领域坚持不懈的探索,分别在诊断、手术、监护方面引领全球。面对医疗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引发了大家的猜疑:医疗人工智能将会影响我们什么?医生、护士会失业吗?

医疗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20年前,IBM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当时人们认为深蓝只是在做非常大规模的计算,仅仅是人类数学能力的体现。随后,“通过机器的学习、大规模数据库、复杂的传感器和巧妙的算法,来完成分散的任务”,成了IBM的下一步目标。2007年,IBM Watson第一次参加智力竞赛时,成绩并不理想,经过三年历练,2010年却展现了超凡的实力。2011年,Watson在美国电视问答节目《Jeopardy》赢得比赛,年底接受了全球MSKCC癌症中心邀请到MSKCC“进修”。Watson在MSKCC学习一年后,通过了美国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代表它有了正式行医的资格。2014年研究人员让Watson和MSKCC的医生共同为病人出治疗方案,经过几个月的观察,Watson获得了MSKCC的正式肯定,MSKCC发文指出Watson分析的治疗方案近100%的符合专业判断,Watson的杰出表现是人工智能迈向医疗应用领域的重要一步。

2015年一则机器人给葡萄做“手术”的视频,让无数人惊叹,不错这就是医疗智能化的达芬奇机器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研制出医疗手术机器人,并命名为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2000年被美国FDA批准投入使用,成为全球首套可以在腹腔手术中使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2006年推出的第二代机器人机械手臂活动范围更大了,允许医生在不离开控制台的情况下进行多图观察。2009年在第二代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控制台、模拟控制器、术中荧光显影技术等功能,进而推出了第三代机器人。第四代机器人在2014年推出,灵活度、精准度、成像清晰度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公司在2014年下半年还开发了远程观察和指导系统。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精进,达芬奇机器人开始广泛应用,垄断了手术机器人市场,被称为“手术台革命”。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精准,而且创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时间也大大加快,还能从容应对手术过程中“医生之手”无法触及的地方,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点赞。

同一时期,中国民族企业开启了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探索,尤其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民族企业迈瑞医疗与美国IBM、IntuitiveSurgical在医疗智能化应用领域有着相似的成长路径,推陈出新、步步为营。上个世纪90年代,迈瑞研发出了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通过监测病人的生理信号,提供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动脉血氧饱合度监护等多项生理参数,辅助医护人员做出诊断决定。

在全球化的竞赛场上,迈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2006年迈瑞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大量使用可编程器件和闪存器件技术,加快硬件功能软件化的速度,成功推出了第一台信息化监护仪,填补了中国医疗器械的空白。2016年迈瑞医疗向人工智能领域进军,通过对高保真的原始数据挖掘,结合专家经验对于智能化模型的训练,开发出针对临床决策的辅助系统——智能监护系统BeneVision N22。

该系统融合大量医学指南与医生的临床经验智慧,针对治疗目标及治疗的实时效果进行决策判断建议,大大提升科室的综合决策诊断水平。由临床专家经验与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智能应用加上智能互联技术,实现高效的人机交互设计,使设备以病人为中心进行紧密的协作,实现信息的共享,并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BeneVision N22的惊艳问世昭示着监护设备迈入“智能化时代”,也预示迈瑞开创了智能化监护系统的里程碑。

医疗人工智能目前的应用情况

肿瘤专家:Watson。Watson是医疗人工智能肿瘤领域的专家,除了进军美国与印度医疗界,还将“学习中医”,与中国医疗界喜结连理。2016年底,Watson与浙江省中医院成立了“浙江省中医院沃森联合会诊中心”,吕宾院长坦言:“沃森联合会诊中心后期将开展面向浙江省全省范围内的肿瘤人工智能服务。希望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将Watson肿瘤解决方案服务覆盖到全省10%左右的新增肿瘤患者。”同时,Watson与国内21家医院签署了IBM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的合作意向协议。此外,2017年Watson癌症治疗应用在美国还将首次渗透社区医院。

手术医生: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目前在全球已有2000多台,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2006年开始该系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有40多家医院引入了57台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

谈到为什么选择与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合作时,浙大医院王伟林院长称:“与传统手术相比,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具有能够突破人眼、人手局限和无需开腹等多种优势,能使手术视野放大10~20倍,原来人手伸不进的区域,通过机械手360度旋转灵活穿行,从而完成各种复杂动作。利用机器人达芬奇进行手术,稳健精确的机械臂动作提升了手术精度和手术质量。多科室开展应用,完成了大量高难度手术,并对一些疑难手术进行了创新探索。”

智能诊断助手:迈瑞。在国外医疗企业纷纷布局中国时,中国民族企业迈瑞医疗顺势而为,创新的智能监护系统与智能化超声影像从中国走向全球,成为国际市场的黑马,在欧美地区名声显赫,其市场份额超过60%。

与普通监护设备相比,迈瑞的智能监护系统具有“更高保真的诊断级生理参数、更丰富的临床信息、更灵活的互联互通”三大特点,同时在数据横向联合(智能多参数联合分析)、数据深入挖掘(智能心肺复苏指数)以及多参数联合辅助决策(HemoSight)的临床智能化诊断是业界首创。该智能监护系统智能化应用的临床价值得以最大化体现,例如,释放医疗资源生产力、辅助诊疗及判断预后、支持临床研究及远程ICU等等。

迈瑞智能监护系统独有的瑞智库,是由临床专家与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智能应用。这些应用程序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病人数据,帮助医护人员更深入地理解病人病情,并通过智能分析为为医护人员提供诊疗支持,从而让决策更有信心。其中多参融合分析减少误报警;血流动力学分析工具,直观呈现病人病情;图形化实时显示ST,快速识别心肌缺血;早期发现QT延长,降低致命心律失常风险;可旋转屏幕,横屏显示,增加波形显示时间25%、竖屏显示,增加参数数量30%。

医疗人工智能目前的应用情况如何呢?业内资深人士声称:“在智能化领域,中国企业正与国外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完全可能凭借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在人工智能医疗应用这个新兴领域实现领先。”从美国的IBM、IntuitiveSurgical及中国的迈瑞发展来看,医疗人工智能在各细分领域都有独角兽。IBM在肿瘤领域是佼佼者,IntuitiveSurgical在手术领域是先行者,迈瑞在监护系统与影像超声系统领域是领先者。

医学人工智能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面对“诊断肿瘤、做手术、智能监护”的医疗人工智能,会对医生和护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抽丝剥茧、一探究竟。

据悉,Watson的本领其实来自于学习了300多本期刊,200多本教材,将近1500万页的文献,来为医生针对不同诊疗方法、药品和实践提供建议。在Watson分析问题并确定最佳解答的过程中,运用了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表达和推理和机器学习技术。Watson还根据疗效给建议分级,用以配合“同行评审”的研究和临床试验。

并且通过不断的汲取学习,数据库将越来越庞大,然而医疗数据包括健康数据、病例数据、基因数据、医疗档案等各个不同细分,同时,数据的累积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弃医生而独立存在,如此多渠道的数据采集,需要一个核心环节把他们盘活,而这个环节只能来自基层,或者更具体的说将是诊所。无法穷尽的数据意味着Watson还是没有办法取代专科医生。但无疑Watson能够帮助医生做出跟精确的诊断。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其设计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简单地说,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就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构成。医生需要在一个控制台上面去控制机器臂来完成整个手术流程。一位临床医生说:“有了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一个医生一天可以完成6—8台手术,而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一个医生一天仅能完成2—3台,手术机器人可以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在病患者人满为患、医护资源不足的医院,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只会提高医治效率,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并非真正能取代医护人员。

迈瑞智能化监护系统是可生长的、开放的智能化平台,该系统以将大量数据的价值深度挖掘,结合专家经验应用于临床医疗的智能化诊断,解决三级医院重症及疑难病转移、重症医护人员资源短缺等等医疗问题。不仅满足重症患者临床监护的医疗需求,更最大化程度的减轻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劳动强度,是医生和护士的“智能诊断好助手”。

荷兰的斯巴恩纳医院、意大利尼瓜尔达医院、帕尔马大学医院、法国卢兹大学医疗中心,都对迈瑞的智能监护系统BeneVision N22赞赏有加。实际上通过提供大量图形化信息、智能决策树、新决策参数及其他应用,迈瑞已经实现了在智能监护领域的全球领先。例如,作为光信号的血氧参数以及电信号的心电参数间,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把两个数据“拧在一起”,在多参数联合分析作用下,对心率、脉搏监测准确性大大提升,并极大地增强了报警的准确性。这样“智能报警”的结果,则是让致命性心律失常误报次数大幅下降65%,其他心律失常误报次数下降50%。同时,对于心率准确性提升30%,脉率准确性提升30%。

荷兰斯巴恩纳医院的临床专家评价道:“迈瑞智能监护系统的智能决策树和新决策参数让我眼前一亮,比如rSO2、PiCCO和ScvO2,这些是很复杂的参数,一般监护仪很难实现对它们的监测,但是这些参数对于快速诊断至关重要。”

关于医生、护士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实,人工智能的特长在于有条件思维,只能替代有条件思维的行为,人所擅长的是无条件思维能力、理性能力,医学工程既需要有条件思维的大数据库应用,又需要无条件思维能力对个体差异的判断,医疗人工智能的贡献在于通过提供智能化诊断,让医疗效率事半功倍,无论是IBM的“沃森医生”、IntuitiveSurgical的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还是迈瑞的“智能化监护解决方案”都是如此,不能根本性替代医生、护士,更不会让医生、护士失业,相反,医疗人工智能不仅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短缺,更是提升了医疗水平,为患者争分夺秒抢时间,以及为其生命护航,在同样的时间,更准确诊断病理,医治更多的病患者,而且对解决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正让百姓“病有所医”,真正关爱生命、呵护生命。

医疗智能化时代来临,医生、护士不会因此失业,医疗智能化将医生、护士的价值最大化体现,大大提高医生、护士的地位,让医生、护士更受尊敬。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