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确实已经产生了泡沫,但是整体是否过热有待具体分析。机器人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看是否掌握新技术,只要是能够提供真正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的机器人产品,就不愁找不到市场资金支持。产品质量决定企业是否可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带动一个产业。
近期以来,有人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热”。对此,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处项目主管刘进长并不认同。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对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判断,需要建立在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
“究竟有多少家机器人生产企业?涵盖哪些种类?它们的盈利水平如何?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简单认定机器人产业过剩不能成立。”在刘进长看来,“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巨大,容得下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泡沫不代表行业整过热
“我国有潜力巨大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空间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空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丁汉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5.7万台,占全球的1/4。
按照机器人产业的地区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分为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区域产业集群。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李正刚告诉本刊记者,近年来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很快,2010-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复合增长率高达34.5%。
多位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确实已经产生了泡沫,但是整体是否过热有待具体分析。刘进长认为,机器人企业生存的关键要看是否掌握新技术,只要是能够提供真正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的机器人产品,就不愁找不到市场资金支持。丁汉同样强调,产品质量决定企业是否可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带动一个产业。
李正刚将机器人从事的工作分为四类:因劳动力短缺造成的没人做的事情;在深海、真空等环境下的人做不到的事情;高危、高强度条件下人类不适合做的事情;可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比人类做得更好的事情。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各种各样的工作可以由更多机器人来承担。
机器人能力与期望仍存很大差距
机器人用毛笔写字,将葡萄酒倒入高脚杯,与人进行对话……这些机器人的表现着实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本刊记者注意到,各种机器人往往需要人的搬动或者只能在平整的地面上滑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下台阶或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行走,对于机器人而言仍非常困难,其中涉及的诸多技术难题尚难解决。
“机器人的功能和人们的期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丁汉坦言,机器人虽然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他以路径规划、自主决策、工况识别感知等智能化关键技术举例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待多学科的共同进步,几代人的拼命工作,制造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必须经过长期的工艺知识积累。
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副会长、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我国主要由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发,机器人产业与研究未能很好对接。
丁汉呼吁:“我国机器人的发展,一定要深深扎根在技术理论上。离开了技术研究和研发基地,机器人缺乏后续的发展动力,可能长期徘徊不前。”
今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经过5年努力,我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机器人产业多年来在核心技术部件上缺乏实质性突破,对此,甘中学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扎实研发,长期踏踏实实地提高制造水平;二是大胆创新,并寻找适合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
谈及未来机器人与人的关系,甘中学表示,目前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30%左右的工作,仍有70%的工作无法由机器人替代。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孟庆虎将人和机器人的关系概括为“人做人擅长的事情,机器人干机器人擅长的事情”。他用一段视频说明,把一件上衣平整叠好,对人而言轻而易举,而机器人做起来则显得缓慢而笨拙。
机器人柔性生产节省大量成本
同人的转行难一样,机器人的应用也会受到行业的局限。例如进行汽车焊接的机器人,无法很快转向食品领域。这就意味着机器人在推广过程中,常常因通用性止步。因此,ABB集团高级副总裁顾纯元认为,缺乏柔性是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瓶颈。
据顾纯元介绍,ABB集团在长安福特的柔性机器人生产,实现了投资一次生产6种车型,而不是一次投资6条生产线,该技术节省了大量成本,并且已经成熟。他说,汽车企业在产品投放初期并不完全掌握哪种车型好卖,部分车型会供不应求,也有部分车型的市场反应并不理想。如果汽车企业开始一下子建设多条生产线,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浪费。通过集成视觉系统和激光系统等的柔性机器人制造,可以用同一机器人生产多种车型。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再随时决定机器人生产哪款更受欢迎的车型。
深圳雷柏科技是一家以鼠标键盘起家的大型企业,副总经理李铮告诉记者,柔性生产已经在雷柏科技得到了广泛应用。“要想自动化,先要标准化。能用10种螺丝钉,就不用100种。”李铮表示,目前企业使用的螺丝钉已经逐步缩减为5种,模块化的配件在品种繁多、包装丰富的3C产品中推行,保证了机器人应用的可能。他分析说,使用机器人开始会觉得贵,但是由于其寿命长,机器人的成本逐步折旧后,仅需要少量的配件更新费用。该企业以往10个工人完成的工作已由3个工人加一部机器人合作完成,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