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热 政策来降温
扫地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娱乐机器人······近年来,各种名目的机器人品种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个极具市场前景的行业,机器人产业也得到诸多企业的青睐,但参差不齐的生产资质,让整个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多地机器人产业出现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重招商引资、轻自主创新,重主机组装生产、轻关键零部件制造,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为促使机器人市场回归理性,实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理性和差异化发展机器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通知》从以下十个方面提出要求: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零部件等关键短板突破、开拓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推进服务机器人试点示范、建立认证采信制度、实施工业机器人规范条件、完善公平竞争制度、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除此之外,工信部还于12月29日制订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以推进工业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从多角度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对构建完善的产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泡沫经济被挤出 市场或迎“大洗牌”
针对当下“机器人热”带动的市场上机器人产品爆发式增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曾阐述了他的看法:任何一个行业都从泡沫开始,大量的创业者进去,大量的资本进去,但实际上这个场景是模糊的,2000多家机器人企业可能会死掉90%,只有真实的场景应用的机器人才能活下去。
工信部2016年上半年统计显示,中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小。同时各地方还有超过40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本土企业高端品牌机器人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六轴以上工业机器人外国品牌占85%市场份额。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但最突出的是结构性问题,有高端产业低端化趋势。
在多重挑战的夹击下,如何实现“绝地反攻”,打响机器人产业的攻坚战,显得愈发重要。
“产业联盟可以在推动行业自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于这一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孙峰表示,当务之急是建立有利于机器人研发、创新和有序竞争的行业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而《通知》的应运出台将为规范市场现状提供政策指引。
中国将成“超级机器人”大国
全球知名咨询服务公司Frost &Sullivan发布了2017年全球科技趋势报告。该报告指出,今年中国将成为一个“超级机器人”大国。
报告称,虽然在机器人密度方面中国还落后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7年,随着“人类与机器人”比例的继续提高,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将发挥其极大潜力,让竞争对手“触不可及”。
而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去年10月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长12%。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全球份额1/4以上。这已是中国自2013年起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10年至15年,中国仍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地位。根据当前的目标,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年机器人产量达到10万台,培育3家以上龙头企业。届时,中国将跻身全球10大工业自动化国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