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2017年到来前,高悬在众多新能源车企头上的那只“靴子”终于落了下来。继2016年9月国家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2016年12月20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四家涉案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这让坊间流传的那份多达近百家的涉嫌新能源“骗补”名单上的其他车企,多少松了一口气。
“骗补”,俨然已成为2016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大丑闻。然而,瑕不掩瑜的是,2016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不仅夯实了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产销大国的位置,更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的步伐。
产销量激增
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42.7万辆,销售40.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9.0%和60.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据预测,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四批) 》发布的刺激下,2016年全年产销量有望达到50万辆,有可能超过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推广以来的累计产销量,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品牌车企也得以快速发展。从今年上半年全球车企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 20排行榜上可以看到,国内车企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达9席。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推广应用取得很大成效。
此外,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产品性能有所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对40余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普遍加大了技术研发、运营管理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正向研发能力增强,大部分企业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运行监控平台。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20瓦时/公斤,系统价格降至2元/瓦时;驱动电机功率密度超过3千瓦/公斤,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快充系统充电效率、功率密度、输出电压范围稳步提升,实现了双枪充电和移动支付等功能,成本较2015年下降了30%以上。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认为,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跨过了产业培育到大规模发展的转折点,未来5年将持续大发展。
政策依赖症
财政补贴不及限购刺激
尽管2016年产销量双双再创新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离不开财政补贴及相应配套政策的的扶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仅中央层面出台的主要的新能源汽车鼓励及引导政策就有近10余项。这些政策广泛涉及了电池、充电桩、限行限购、国家补贴、车船税等方面,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从生产制造到应用推广所涉及的所有领域。
不仅是各部委针对全国新能源市场给予的政策支持,各地密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扶持和补贴政策也已经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以机动车市场容量并不大的广东中山市为例,中山市发改局出台的《中山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规定个人使用的充电设施应纳入生产销售电动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体系。生产销售电动汽车企业需自行或委托充电设施建设企业,为用户在住宅小区或其他相关场所落实一处充电设施。
然而,来自威尔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中,位列前几位的均为已实施了限购、限行政策的城市。比如今年前十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以48561辆、35214辆和27175辆位列前三位的北京、上海、广东都已先后施行了传统燃油车摇(拍)号政策(广东为广州市施行了这一政策)。在今年12月北京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期间,唯有电动车不在限行之列。
“我国(电动车)的技术没有过关,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销售规模,是政策驱动的结果。”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直言。威尔森的分析师也表示:“2016年绝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集中在实行限行、限购政策的城市。不限行、不限购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路线渐明晰
新能源汽车咬定青山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骗补”、政策依赖等),既有政策制定不完善,也有消费者消费认知的因素,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刚刚走过的2016年时如是说。
10月26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这也是业内千呼万唤的新能源汽车最新政策。本次发布的路线图为“1+7”,主要包括: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技术路线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图、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开展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对国内外汽车技术发展进行分析。目前世界汽车技术朝着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已经连续七年世界第一,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近三年是自主品牌汽车转型升级的时期,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评价已经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在关键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由于我国起步晚、基础弱,目前还是大而不强。核心技术的缺失在动力电池领域表现尤其明显,特别是单体电池以及电池管理(BMS)核心技术,与国外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动力电池的短板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在材料层面,国内高镍材料尚未产业化,比如NCM811和NCA等高镍材料,在技术层面仍然没有突破。”工信部赛迪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表示。此外,我国电池单体企业制造的设备原型多来自于日韩,后期仿造的设备在精度方面差距很明显,导致生产工艺落后。
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0万辆,2025年525万辆,2030年则超过1500万辆。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仍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新能源汽车走过了属于自己的“生死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