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热潮消退 谈谈硬件创客们的命运

   日期:2016-12-29     来源:界面    评论:0    
核心提示:2016年的美国市场,被称为“可穿戴设备鼻祖”的Jawbone开始走向衰落。2月,Jawbone融资1.65亿美元,但其估值仅剩15亿美元,比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折价50%。6月,又有传闻称,Jawbone已经开始出让产品业务,以及停产部分产品。

2016年的美国市场,被称为“可穿戴设备鼻祖”的Jawbone开始走向衰落。2月,Jawbone融资1.65亿美元,但其估值仅剩15亿美元,比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折价50%。6月,又有传闻称,Jawbone已经开始出让产品业务,以及停产部分产品。

2016年的中国市场也如此。有数据显示,2015年智能硬件行业出现的106笔融资中,仅有14笔为B轮或以上。比例仅为13.2%。

松禾资本合伙人张云鹏对记者说,智能硬件其实本来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它的智能,其实意思就是既要有“智”也要有“能”,需要有很多的内容。现在的智能硬件热潮的消退,本质上就是很多创业者做的是一种伪需求。这跟资本寒冬类似,是一个合理的退潮。

硬件创客们在2013年智能硬件大潮袭来前后,前仆后继地加入了创客大军,他们没想到会遇到剧情反转,两年时间里风云变幻,每一步都变得如履薄冰。

狂妄、痛苦、拼命,是硬件创客的标志,是他们为在改变世界的梦想而付出的挣扎。但毫不出奇的,他们终将在现实中学会抉择。对比起如今手机、电视等成熟硬件产业的竞争环境,智能硬件圈的潮起潮落来得更残酷。

2016年,玩硬件的创客们,有的悲伤逃离,有的意气风发,有的刚踏上赛道。创业命运,冷暖自知。

硬件创客们的速度与激情

钱怎么还没到账?

深圳市映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映趣科技)以旗下首款智能穿戴设备——inWatch智能腕表被市场认识。CEO王小彬梦想着创办一家伟大的硬件公司,他曾高傲地拒绝了大笔投资,没料到现在却要跟员工们“为敌”。

“投资人说好下午5点给钱,怎么还没到账?”9月30日晚上,王小彬坐在深圳车公庙的办公室里,紧张得手心发汗。

这是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天,因为工资一直都没有发放,员工们联合“讨伐”他。不少人已经在映趣科技的QQ群里给王小彬和股东们下起了最后通牒——“说好6点之前发工资,我要靠这笔钱过国庆假期”。更有偏激者,通过映趣科技的官方微博直播了这次欠薪事件。

当晚8点,投资人的钱终于到账,让王小彬悬着的心定了下来,这场欠薪风波也得以平息。

然后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当晚之后,王小彬饱受“裁员”、“明星创客陨落”、“智能硬件的冬天”等负面标签缠身。王小彬与映趣科技也经历了一场智能硬件行业的“过山车”,从进入明星公司行列,到资金链问题爆发,仅仅不到半年时间。

洪泰智造工场创始人兼CEO乔会君说,2015年,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第一波智能硬件创业者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功,80%的产品都存在不能如期交付的问题。如期交付的产品在产品外观,功能等都与早期宣传相去较远。消费者不买单,投资人看不到希望,智能硬件创业陷入低谷。

以智能穿戴为例,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此前发布的智能手表的报告中,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270万,较去年同期的560万下降了51.6%。苹果、联想、pebble同比分别大幅下降71.6%、73.3%、54.1%。

“现在想想,我们能活下来就不错了,”王小彬一手端着咖啡,眼睛看着天花板,平静地回忆着这个动荡夜晚。这位看起来文雅的硬件创客,对裁员这样大规模的公司问题,复盘的时候却出奇冷静。

映趣科技作为深圳智能穿戴领域最早的创客之一,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明星公司。更准确地说,两年的种种机遇经常让王小彬产生“我的公司是一家独角兽”的错觉。

2014年,映趣科技凭借美观、精致、智能化的智能手表设计概念被大众所认识,借助于深圳硬件创客的趋势,映趣科技的产品inWatch被冠以“代表了可穿戴领域未来”等形容词。这家公司也在方兴未艾的智能硬件市场中锋芒渐起。

2012年-2014年之间,映趣科技估值每年都在成倍增长,最高时达到3亿元人民币。许多知名大公司也开始关注这家初创企业,高通公司曾视其为首批物联网芯片合作伙伴,腾讯也将它纳入了TOS智能硬件系统的第一批合作公司。与此同时,映趣科技在深圳车公庙搭建了一个超过100多人的团队。

一度,王小彬也担当着创客引领者的角色。这两年间,王小彬见了不下于100个登门到访的投资人,也接受过多家知名媒体的人物报道。根据王小彬的回忆,2015年上半年,智能硬件资本最为火热的时候,曾经有四、五家上市公司报价要收购映趣科技。考虑到公司有更远大的目标,他拒绝了这些邀约。

但不到半年,创客故事的剧本便开始反转。

2015年下半年,王小彬隐约感觉到资本寒冬的苗头。当时,仍有很多机构愿意投资,但映趣科技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直到2015年12月底,王小彬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当时有家投资机构承诺月底给映趣科技投资款,但这笔钱直到2016年的2月份才到账。

有投资人曾建议王小彬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裁员,当时王小彬始终觉得手里有一副好牌,裁员名声会受到影响,拒绝了这个提议。

“裁员裁晚了!”这是王小彬在后来的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2016年开始,王小彬意识到资金缺口问题不断扩大之后,就再也没有手软过。4月份,他着手进行了第一次30%规模的裁员,到了7月份,再次裁员30%。直到9月30日这场讨薪风波,才让映趣科技的资金链问题彻底爆发。

“当时其实缺口也只有几百万,但因为投资人开始犹豫不决,公司的运营就出现了很多问题,”王小彬说。

如今,映趣科技仅仅留下不到40人的核心团队。裁员主要涉及了微智能方向、儿童手表等项目组,现在股东也成立管理委员会,参与了公司管理,控制成本。王小彬甚至形容现在公司“要将一块钱当成100块钱来花”。

映趣科技的业务问题也是裁员欠薪的导火索。王小彬总结说,该公司的技术投入和大公司相比杯水车薪,比如大公司的智能硬件是几亿元的投入,他们只有几千万元。此外,映趣科技没有对目标和能力进行很好的评估。以智能手环为例,虽然inWatch此前还有先发优势,但现在跟竞争对手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与大公司相比甚至落后。

另一方面,映趣科技没有经受住诱惑,在其他的产品线上投入过多的资金、研发和人力,比如老人、儿童手表。不够专注,没有做好内控,导致了精力分散,在市场、运营上面的投入反而不够。

“接下来还会继续裁员,左邻右舍的公司都在裁员倒闭,我们这样很正常,”王小彬说,现在看来,拒绝收购要约和融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公司应该在2015年上半年就上岸,就算被控股也可以接受。

经历了几次裁员事件之后,王小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平静,他的角色也正从一个充满故事的创业者转变为商人。

“以前大家一起讲故事,现在变回了做生意的模式。每一家是卖什么的就是卖什么,不会再说是不是智能硬件了。”从巅峰“坠落”,让王小彬对资本和故事不再留恋,开始更关注盈利、生存。

王小彬的生活和工作也归于平静。办公室从之前的100多平方米缩减成40多平方米,王小彬更多呆在离办公室不远的咖啡厅。他也不再需要每天频繁地见投资人,因为现在还对这家公司有兴趣的投资机构,每个月最多只有一两家来敲门。

“你知道我们现在也开始做ODM(代工)业务吗?”王小彬说完,打开电脑。

三个星期拿到B轮融资

跟映趣科技同在深圳的明星硬件企业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欧瑞博),是一番光鲜的景象。

“再给我三年,我会把你们所说的洋垃圾品牌统统干死”、“这是开关中的梅赛德斯奔驰”,欧瑞博B轮融资会上,CEO王雄辉自信地站在硕大的舞台中心,频频发出听上去很狂妄的宣言。

看上去很朴素的王雄辉在智能家居行业主导了这场可以用“声势浩大”来形容的发布会。原本会场计划容纳700人,在大会举行的当天却涌入了1300名观众。过千双眼睛的注视中,来自梅州的王雄辉侃侃而谈。

“拿到了大笔投资就是不同!”一名参加了发布会的智能家居从业人士告诉记者。王雄辉对外发布了欧瑞博20款新产品,涵盖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甲醛监测仪等。欧瑞博目前的规模,已经不是那些只做单个产品的智能硬件公司能够相比的了。

11月23日,欧瑞博获得了来自拓邦股份、软银赛富和润航资本1.1亿元的B轮融资。在资本寒冬情况下,拿到这笔钱的王雄辉颇有些踌躇满志。

根据欧瑞博对外的说法,这是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创业公司中最大的一笔融资。王雄辉也告诉记者,欧瑞博于今年6月已在财务上实现了盈亏平衡,2016年全年的销售额预计达到7000万元。

就连融资的过程,也进行得比较顺利。“融资的整个谈判仅仅持续了三个星期,和投资方几乎是一拍即合,没有遇到什么阻滞。”王雄辉说。

欧瑞博是国内智能家居领域最早成立的创业公司之一。2011年前后,通过电脑诊断卡在深圳华强北赚到了第一桶金的王雄辉,决心寻找下一个发展热点。成立之初的欧瑞博,以照明产品和开关作为切入点。伴随着智能化大潮,其产品占据了一定的消费级市场。2014年初,欧瑞博获得软银赛富1000元的A轮投资。

繁荣期过后,智能家居市场也迎来了泡沫期。智能家居是“伪需求”的声音不断出现。不少业内公司选择主动求变,欧瑞博走的是场景化这条路。

王雄辉曾向记者表示,与拓邦股份合作之后,欧瑞博可以获得对方在家电领域的经验,从而使得自己得以进一步拓展智能应用场景以及智能生态版图。“之后,欧瑞博将会在智能家电领域进一步布局,形成更加完整的生态。”

与此同时,拓邦股份也能够从这次投资中收益。“我们在云技术和智能模块这些方面的经验,是对方十分看重的,这次合作其实对双方都能够形成互补,所以我们很快就谈好了。”王雄辉讲到这次融资过程时一脸轻松,仿佛在谈论一件生活小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雄辉穿着一件简单的白T恤以及一条牛仔裤。“我对个人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他说,“直到现在,我在公司还只是拿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哪怕是融资结束后,公司内部就连庆祝活动都没办,只是给员工发了一笔奖金而已。”

今时今日的王雄辉,B轮融资的完成已经不能给他带来太多心理上的冲击。他说,也许天使轮和A轮的时候,自己还会小激动一下;但现在,已经基本用平常心来面对。“毕竟这只是长跑途中的一个补给站,还得继续跑下去。”

欧瑞博上次举行发布会是2014年底,彼时王雄辉表示,欧瑞博还是一直专注于智能灯光开关的设计和研发。那是一个单品的范畴。两年后,王雄辉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见解,他想在发布会上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公之于众。

为此,他前后用了三个星期来准备演讲稿。王雄辉告诉记者,有时甚至紧张得老胃病都犯了。

王雄辉认为,智能家居的核心价值不在于联网,而在于应用场景化和服务化,只有智能家居单品互联网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几个单品之间通过互联,构成场景,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也是他所设想的欧瑞博之后的发展方向。在主题为“智能场景进化论”的发布会上,他和台下过千名参会者及同行分享了这个观点。

除了分享观点,王雄辉还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将自己的这些观点转化为现实。“大家原来都觉得欧瑞博是一个做智能单品的公司,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着手做智能场景。不管是家庭、写字楼还是酒店,我们的场景化产品都开始应用。”

“落地”,这个词语被王雄辉用来总结他的2016年。他说,智能家居现在的发展趋势从之前的“高期待”、“黑科技”到现在回归本源,更加务实。他自己的心态也从一个创业家开始慢慢向企业家转变。

2016年6月,王雄辉参加了混沌大学(一所由酷6网的创始人李善友创办的线上商学院)举办的一场人工智能训练营,同行的还有二十余位创业者。在训练营中,课程的内容却几乎让所有的创业者们都感到了疑惑。“课上讲的内容都是一些我以前没接触过的内容,即使是从我的角度来看,都会感觉到不靠谱,”他说。

但正是这种难以理解的感觉让王雄辉在课程结束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感触。他告诉记者,这让他想到了欧瑞博自身的发展路径。“当时的感受是,自己关于场景化的想法可能还没有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就像人工智能技术一样。”

尽管智能家居的理念在30年前就开始逐渐传入国内,但国内的厂商直到2003年前后,才开始切入这个领域。又因缺乏标准化等的原因,这个行业始终未能快速成长。提到智能家居,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国际品牌。

但王雄辉依然相信自身路线的发展前景。他说,自己创立欧瑞博以来,看到过不少人对这个行业泼冷水;因此他也想证明给这些人看,自己的产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这种想法,也让他在发布会上说出了“三年内干掉洋垃圾”这样狂妄的话。

王雄辉对记者说,自己近来已经基本不参加业内的活动,宁愿把精力放在欧瑞博的发展规划上,希望能为公司创造出即使在十年后还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如何靠卖硬件赚钱?

根据易观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3315亿元,较2015年增长21.2%,2018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710亿元。

乔会君认为,智能硬件细分领域里,可穿戴设备会逐步走向成熟,根据消费习惯和文化不同,在美国侧重健身运动功能,在中国需注重健康和泛医疗功能;智能家居领域,需要从节能和健康关怀方面深度挖掘更贴近需求的应用。

那么,是靠资本输血还是靠卖硬件赚钱?2014年10月创立于美国硅谷的智能医疗硬件公司康铂选择后者。

康铂的CEO杜涵是个女性硬件创客。她穿着粉色高领毛衣,手指甲修整的刚刚好,指甲上刷着亮闪的孔雀绿。跟人说话时,不时显露出俏皮的神色。很难想象,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杜涵看起来也正处于非正常创业者的工作状态。每天早上6点,起床之后先健身一个小时,接着跟孩子们亲热道别。孩子由家里的阿姨送去学校,她进入工作状态。下午6点半左右,杜涵和员工们几乎都会准点下班。她把陪家人和孩子的时间留在了晚上和周末,某些时候还会抽空和投资人见个面。

“康铂就是要在硬件上赚钱,”杜涵说,智能硬件商更像是在做App的打法,不断地用流量、口碑营销,来“拉新、留存、促活”。有的企业高呼“硬件免费,软件收钱”,但康铂的思路很清晰。

近两年,投资大风吹起来的智能医疗硬件领域,业内常见的做法是通过代工厂贴牌的模式进行硬件制造,不涉及自建体系的轻模式,用互联网的思维求快。

2012年,怀第二个小孩的时候,杜涵感受到市面上销售的女性备孕仪很不友好,使用来自德国的仪器,5000多元的价格相对又高了一些。

2013年底,孕晚期,杜涵开始考虑找人,在朋友的介绍下,组建了技术团队。2014年10月,项目正式落地,前后杜涵奔波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智能硬件生产,涉及三大节点的设计、研发、供应链。有人调侃“锤子死于供应链”,可见供应链之重要。考虑到单纯使用代工将来会受制于人,杜涵找团队商量,“建厂需要资金,但是如果不自建工厂,康铂的产品注册证、产品专利、商标都挂在生产厂家之下”。一咬牙,“就自建体系吧,大不了晚一年上市”。

2016年年中,这个以ISO13485标准体系为标准的自建工厂在亦庄建立起来,2个月前拿到了国家食药监局(CFDA)的生产许可证。

从逻辑上来说,即便是一个创业企业,新上自建生产线、增加供应链员工、投入研发新品、拓品类、扩渠道,也不能保证现金流的持续而且可观。与手机行业做一款硬件消费品能支撑起整个公司运作的单品海量模式所不同,康铂走了小品种多样化的路线。

但杜涵发现,如果只做一款产品,根本支撑不起一个优秀的团队,有时连销售都招不到。曾经有销售前来应聘,一进门就问,“你们公司有多少件产品?”这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康铂的战略布局。

“2C的产品其实利润都还是比较低,”杜涵看到了智能硬件这个坑。但在深夜里看了强生、3M和美敦力等品牌的案例之后,杜涵认识到,尽管做强生沐浴露等2C产品的利润较低,但是前期能给产品做很好的品牌背书,尤其是在品牌上市之后能获得一个不错的估值。而在实际中,强生更多的利润是来自于心脏支架等医疗器械产品。

受此启发,有专业投资人背景的杜涵很快便释然,她开始联络在美国的合作方,想从医院或者2B业务着手,让流水更好。

从医院着手,指的是康铂与美国领先生殖集团,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妇产科教授,HCLD实验室科学家合作。在海外下沉自建生殖医院。“康铂一直在做帮助女性备孕的事情,一旦发现不能排卵的疾病,自建医院就能提供一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她们解决和治疗。”但杜涵更多强调了这所生殖医院是针对国内女性赴海外看病需求而设的,“这是小市场、大需求”。

尽管今年才开始思考自建医院的新出路,但康铂的出海脚步异乎寻常的快。据杜涵介绍,在美国塞班的选址,早在11月就已经确定,医疗团队也基本确定。“从北京直飞只要4个小时,也避免了倒时差和长时间飞行的疲劳,”杜涵说,明年第二季度,医院就可以开张。

12月初,杜涵接到通知,康铂拿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认证。这意味着围绕女性医疗健康的康铂产品可以进入美国市场销售,这比预计提早了将近4个月。“这样美国湾区团队也可以和国内团队并肩驱动,启动在美国的包括苹果商店、亚马逊、一些药房药店等在内的一些渠道”。

“下午还要出席个比较有分量的年度颁奖礼,我们拿下了年度时尚健康潮流品牌。”杜涵面带微笑,充满期待。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