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呲啦啦,铁花四溅。
再专注的焊工也难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焊接机器人却可以,即便是身处恶劣环境,哪怕作业时遇到动作干涉,它也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它们干的活也丝毫不亚于一个资深焊工。”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示范基地,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赵彦斌说,焊接机器人之所以如此智能,就在于控制系统搭载了双机器人协调焊接软件包。
12月6日,埃斯顿带着它的智能生产线走上了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T台。这是一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政府联袂主办的展会,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逾280多家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共襄盛事。
经济强靠实体,实体强看江苏。江苏制造业总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2015年达到3.34万亿元。当下及未来,江苏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关键在于布局高端制造、发力智能制造。省委书记李强日前在江苏省党代会上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的方向,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智能制造的号角已然在江苏奏响。
图为南京熊猫电子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展出生产中常用的机械臂。工作人员介绍,机械臂的推广使用,让很多车间实现了无人化生产。是钟寅摄
智能车间玩转大工厂
传统产业是江苏制造业的“老底子”,占了制造业60%以上的份额。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江苏的工业能够顶住持续下行压力、运行在合理区间,得益于长期坚持技术改造,不断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技术修复提升传统动能,让传统企业焕发了生机。智能车间的推广应用就是很好的例证。
无锡一棉纺织集团的厂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创始人是近代民族工业先驱荣氏兄弟。49岁的徐亚娜从姑娘时开始,已经在这家百年企业服务了30年,从一名值车工成长为技术能手,也见证了企业由粗到精、由大变强的过程。
“正像老电影里演的,纺纱过去可是个体力活,车间里忙忙碌碌站的都是人,管的事情又多又细。”徐亚娜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一名值车工只能照看两三台纱车,一台有五六十个络筒,机器一开人就得像上紧发条的机器,精力高度集中,眼到手到马不停蹄。现在建了智能车间,人整个轻松多了,她一人能“对付”30台纱车。“时代真的是不同了。”她如此感叹。
变化始于千禧年,看好智能化生产的前景,无锡一棉下了一着先手棋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经历了从单项应用、开发ERP、组建传感网感知生产的过程,前后投入近亿元终于瓜熟蒂落,2015年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工信部评定审核,并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智能车间名单。
“智能车间的核心在于传感网的建设。”无锡一棉董事长周晔珺介绍,9万多个各类传感器将数千台(套)设备串联成网,传感网覆盖成品、安全、电能、生产过程、环境等关键领域,实现了对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能耗情况的实时监控。“现在大多数同行万锭用工在100人左右,我们只需要25人。”她说,智能化生产直接给企业带来了减员增效、节能降耗和质价双升的优势,由于面料质量过硬,尽管价格高出同业均价10%以上,不少国际一线大牌依然是他们的长期客户。
和2000年相比,纱锭由11万锭增至60万锭,职工数由5000人减至1800来人,而今天的无锡一棉已成了年产值20多亿元全球最大的紧密纺纱基地。智能车间只是第一步。周晔珺透露,“十三五”期间,企业将继续投入3-5亿元用于技术改造,逐步建成一个生产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传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车间环境智能监控、资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开发与生产联动协同的智能化纺纱工厂。
人民网记者从省经信委了解到,江苏通过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的示范引领,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技术改造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去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2345.6亿元,增长25.6%;目前已创建的289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中,一线生产人员平均减少20%,人均产出水平平均提高15%。按照江苏布局智能制造的规划,到“十三五”末,全省将建成1000个智能车间(工厂),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超过80%,大中型企业实现全覆盖,智能装备产业整体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徐工集团在这次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主推出的是其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目前有31.6万台设备与平台互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的征兆,徐工方面就能通过平台感知到,并派人主动上门维修。这是徐工从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重要一步。是钟寅摄
制造何以更聪明能干?
“让制造更聪明。”这是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打出的响亮口号。那么,制造怎样才能更聪明更能干?
“智能制造更多的体现为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平台和平台之间的交互作用,它比互联网更深入更具体地联系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胡义东看来,智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一种生产制造方式。
江苏正是国内物联网的发源地,7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截至去年底,无锡物联网产业营收已达1688亿元,基本形成了涵盖感知、网络通讯、处理应用、关键共性、基础支撑的产业链。这对智能制造形成了直接而有力的基础技术支撑。
一批依托物联网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的江苏企业尝到了甜头。康缘药业建设了生产过程控制实时通讯与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产品质量在线监测,产品质量均一性提高5%以上;徐工集团利用物联网技术,远程采集分析用户使用信息,根据客户需求特点研发设计个性化产品,开拓细分市场,增强了有效供给能力;江阴兴澄特钢采用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在线监控并实时调节煤气质量,煤气损耗减少约20%。
今年6月,座落在无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甫一露面就摘下世界超算TOP500排名冠军,这对江苏智能制造是一个新的重大利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诸多方面需要和信息技术结合。有了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可以省掉过去需要很多试验才能获得的参数,这对江苏这样的制造大省意义重大。”胡义东对人民网记者说。
据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技术研发部应用支持主管刘钊介绍,一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从事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燃烧系统、进气系统等方面研发工作,这些项目大都涉及复杂的参数计算和工况模拟,靠企业自身资源无法满足项目时效性要求,经“神威·太湖之光”介入计算后研发速度即大为提升。据了解,这台峰值运算速度突破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已在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领域取得60多项应用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工业设计未来对于智能制造的价值将会愈加彰显。“作为现代工业的关键性一环,工业设计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苏州市吴江区经信委副主任沈斌认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实现手段,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的设计均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太仓市经信委副主任顾肖峰则表示,德国工业4.0也是工业设计的产物,4.0的概念就是指通过工业设计把互联网、自动化等软件硬件结合起来,形成智能化的系统。在德资企业集聚的太仓,工业设计推动智能制造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智造江苏相约中国制造2025
“智能化不是提不提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这样做。”在亨通集团副总裁钱建林看来,这是个变革的时代,如果不顺应变革之势,就会被淘汰。
对江苏而言,智能制造是主动而为,也是势在必行。江苏人明白:一方面,江苏工业门类齐全,8大行业有6个过万亿,其中机械、纺织居全国第一,冶金、电子、石化、医药居全国第二;另一方面,江苏工业有高原没高峰,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的创新型企业还不够多。一方面,江苏注重实体领域的研发,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5%,全社会84%的研发投入、80%的创新成果来源于制造业;另一方面,与美、德、日等国相比,投入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1.07%,发达国家一般在3-4%左右。
重要的倒逼因素还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变了。徐一平说:“我们过去长期支撑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弱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亟需形成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
经济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认为,江苏最需要学习德国模式。他说,德国人口稠密,资源贫乏,以高端智能制造业和出口著称,江苏产业的比较优势也是制造业,省情与德国相似,但是经济规模大约是德国的30%,“江苏应力争经济规模在2021年达到德国的40%,在2049年基本上赶上德国。”
事实上,江苏已在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等发达国家理念,编制出台了《江苏“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日前已就《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明确的15个重点领域,形成了从当前到2020、展望2025的详细技术路线图。记者注意到,布局智能制造,江苏注重多方借力,资源整合。通过部省合作,工信部将江苏作为智能制造示范省份试点;通过院省合作,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由周济院长担任江苏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通过国际合作,与德国工业4.0主管机构、科研院所及高端制造企业逐步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智造在江苏,苏南是龙头。记者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已获国家正式批复。11月24日,副省长马秋林在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要求,苏南五市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为契机,探索产业链分工协作、区域错位协同发展新机制,打造一批诸如南京智能制造装备、无锡集成电路、常州先进碳材料等在内的地标性特色产业。
面向“十三五”,江苏将实施“百项千亿”技改工程,省财政拿出20亿元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奖补;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企业互联网化提升“两大计划”,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省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核心技术攻关和智能装备创新研发。时下,共603项、总投资1572亿元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三年滚动计划已在走下纸面。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承,智能制造时代更需要这种精神。”胡义东说,十年之后,他期待智造江苏展开的那幅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