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洗牌”将至 中国能否迈向制造强国?

   日期:2016-11-29     来源:光明日报    评论:0    
核心提示:从世界范围来说,无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的工业4.0,都确实是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变革。而我国的重大技术装备也正从跟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从低端的“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的高端发展之路。

从世界范围来说,无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的工业4.0,都确实是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变革。而我国的重大技术装备也正从跟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从低端的“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的高端发展之路。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在数字化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下,全球工业制造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能否把握历史机遇,迈向制造强国?

“从世界范围来说,无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的工业4.0,都确实是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变革。在这种变革中,如果跟上了进步的步伐,就能脱颖而出。而如果视而不见,或者步伐太慢,就可能被潮流所淘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全球产业“洗牌”将至 中国能否迈向制造强国?

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目标

声音控制、智能调温、语音对话……这是记者在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看见的“聪明”空调,来自美的新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相比传统生产线需要70多个工人,智能化生产线只需投入30个工人。

“智能制造是终极的发展目标。”苗圩表示,智能制造首先是数字化,然后是网络化,最终达到智能化。“通过去年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情况看,实施成效非常显著。据统计,试点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高了38%,能源利用率提升了9.5%,研制周期比过去缩短了35%。”苗圩表示。

他指出,当前智能制造首先要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此外,还要克服核心技术缺失,在高端传感器、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

在装备方面,我国需要更多的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以及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参与生产,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如何实现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突破?苗圩表示,要通过抓重大科技专项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实施高档数控机床、无线移动通信、核心元器件、高档芯片和基础软件等几个专项,还有最近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重大专项。”

按市场化原则构建创新中心

今年夏天,我国首个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京成立,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落地的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被誉为“动力电池创新国家队”。

苗圩指出,工信部将通过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已组织成立了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下一步要推动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和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到2020年建立15个左右国家级创新中心。

“制造业创新中心,一定要吸引行业内的更多骨干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激发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在市场竞争当中去寻找课题,解决行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苗圩表示,“创新中心在体制机制上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构建,而不是所谓的事业单位,特别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体制。”

工业基础能力至关重要

不久前,在三峡大坝,船舶通航多了一条新通道——三峡升船机。这个由巨大齿轮、齿条带动的“大块头”,能够将总重量达1.55万吨的乘船厢最大提升113米,是一项世界领先的“国威工程”。

“三峡升船机是很震撼的。”苗圩表示,特别是齿轮齿条,是世界上模数最大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给了很大的支持。其中的热处理、腐蚀性、疲劳性试验等,都经过了艰难的技术攻关,体现了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工业基础不好,想建成制造强国是几乎不可能的。”苗圩表示,基础能力在工业行业来说,细分为四个方面:基础的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的工艺,基础的材料。在推行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工业强基工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以提高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奠定好发展基础。

有了强大的基础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才有可靠支撑。苗圩介绍,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蛟龙”深潜器、大型客机、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正在从跟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从低端的“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的高端发展之路。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