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联网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有一种言论认为,互联网行业自身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不管这个结论是否准确,让我们还是先对该行业的发展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
全球互联网的启蒙和快速发展阶段
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出现,最初用于军事目的,后来斯坦福等几家著名大学使用这种技术,连成了网络。再后来就有了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那时候的互联网由政府投资建设,只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
1983年,互联网开始进入民用阶段。1990年代,全球互联网进入商用,并迅速普及。
1994年,杨致远在美国创立了雅虎(Yahoo!),也是全球第一家提供导航服务的网站,所谓“门户网站”。
1995年,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创立亚马逊(Amazon),经营在网络上的书籍销售业务。
1995年,ebay创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出售商品。1998年,旅游服务网站Priceline创立。
1998年,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在线搜索引擎。1998年8月,谷歌公司(Google Inc.)在美国加州山景城创立。
1998年,互联网服务商美国在线(AOL,America online)收购了著名的网页浏览器公司网景(Netscape)。
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AOL)宣布以1640亿美元的价值收购时代华纳公司,惊动全世界。2001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正式完成合并,组成“世界上第一家面向互联网世纪的完全一体化的媒体与传播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合并案。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初期
1994年4月,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中国人开始了解互联网、进入互联网。瀛海威几乎教育了中国人所有关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1996年,在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等人提供的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张朝阳回国创建了爱特信公司(后更名为搜狐),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7年,丁磊创立网易公司。1998年,开通国内首家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并推出免费域名系统。
1996年,四通利方的第一个中文网站的建设启动,推出“四通利方论坛”(BBS)。王志东、汪延、陈彤、王峻涛(老榕)后来成为热点人物。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宣布与美国最大的华人网站“华渊网”合并,“新浪网”(SINA)由此诞生,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2000年,搜狐、新浪、网易股票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初的“三巨头”。
1998年11月,马化腾等人创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提供即时通讯服务。
1999年,王峻涛创办8848网站,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标志性企业。
1999年,马云等人在杭州创立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00年,辞掉硅谷工作的李彦宏,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
尽管“9.11”前后互联网泡沫曾经一度破裂,但任何力量都难以阻挡新技术的成长。博客、社交、视频网站相继在美国出现。2004年,社交网络Facebook成立。2005年,视频网站YouTube成立。2006年,社交媒体网站Twitter成立。
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步步跟随,出现了视频网站优酷、土豆、酷六,博客网站博客中国、新浪博客,社交网站开心网、校内网(人人网)。
2004年,即时通讯公司腾讯控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05年,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后来退市,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整体在美国上市)。BAT(BaiduAlibabaTencent)新“三巨头”初步形成。
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互联网
随着苹果iPhone 和搭载谷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市,互联网开始步入移动时代,同时也标志着大家阅读方式的改变。
微博、微信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并成为平台级应用。博客类、社交类应用则日渐衰落。“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逐步成为“新媒体”代表。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与报纸、广播、电视一起被列入“传统媒体”行列。
在PC互联网时期,各类网站并未对传统媒体产生真正的冲击。而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则彻底改变了大家的阅读方式,对传统媒体(包括PC网站)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移动信息传播手段出现。“自媒体”概念红红火火。
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先进行列
目前,美国主要互联网企业有Amazon(网上零售及云服务)、Alphabet(搜索巨头谷歌母公司)、Facebook(社交网络)、Priceline(在线旅游网站)、Netflix(视频流媒体服务)、eBay(网上零售)、LinkedIn(职业社交网站)、Yahoo!、Twitter等。
中国主要互联网上市公司有腾讯控股、阿里巴巴集团、百度、京东、唯品会、网易、搜狐、新浪、微博、携程网、搜房网、汽车之家、58同城等。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和中国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2016财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情况:
美国公司 季度营收
Amazon 327.00亿美元
Alphabet 224.51亿美元
Facebook 70.00亿美元
Priceline 36.90亿美元
Netflix 22.9亿美元
eBay 22.17亿美元
Yahoo!13.05亿美元
LinkedIn 9.60亿美元
Twitter 6.16亿美元
中国公司 季度营收
腾讯 60.48亿美元
阿里巴巴 51.42亿美元
百度 27.37亿美元
京东 91亿美元
网易 13.81亿美元
搜狐 4.11亿美元
新浪 2.749亿美元
从全球整体看,谷歌、亚马逊、Facebook一度与苹果和微软一起,进入全球市值最高五大公司行列,市值在5000亿-3500亿美元之间。
亚马逊、谷歌、京东进入2016年度世界五百强公司行列,年度营收在1000亿美元-280亿美元之间。
腾讯、阿里巴巴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接近全球十强,超过中国移动和三星电子,市值在2400亿美元左右。
在胡润2016年中国富豪榜前八名中,互联网富豪占了一半(马云、马化腾、丁磊、李彦宏)。
互联网行业发生巨大变化
当年红极一时的美国在线(AOL),早已经从时代华纳中分拆,并被威瑞森电信(Verizon)以44亿美元收购。威瑞森电信还同意以48亿美元收购雅虎的核心互联网业务。微软将以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
在中国,优酷与土豆合并,然后被阿里巴巴收购。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携程网与去哪儿合并,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等等一系列合并。
基本的现状是,互联网已经和当初的蒸汽机、电力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家在争论Facebook和腾讯,到底是平台还是媒体?而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正在从网上零售企业,变为技术服务提供商。
互联网发展到尽头了吗?
无论是在以美国亚马逊、谷歌、Facebook为代表的全球互联网领域,还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领域,格局似乎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垄断”的言论也越发高涨。
从几大巨头自身的发展来看,向互联网以外业务的尝试,似乎还都没有太好的效果。
谷歌无奈改组为控股公司,亚马逊的云业务势头不错,Facebook垄断了全球最多的用户资源。三巨头不管盈利还是营收,还仍在依靠传统的互联网业务。
腾讯的盈利核心是网络游戏,社交网络,广告(特别是朋友圈广告),支付业务。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是电商,在数字媒体和娱乐领域盈利能力还不够强,云业务占比还不高。百度依旧靠搜索支撑90%的业务。
不过,这些巨头已经巩固了阵地,获得了最多的利润,而且与其他同行的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互联网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令人耳目一些的新应用了。
“物联网”是下一个风口?
“物联网”并不是个新概念,但多年来没有形成气候。不过,随着各大汽车公司大力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联网”技术已经走到了前台。各大车企纷纷表示在2020年推出自动驾驶主力车型。而自动驾驶中的一个核心功能应该就是准确的联网导航功能。
工业巨头中,西门子(Siemens)、ABB将与微软(Microsoft)在物联网(IoT)领域展开合作。
通用电气(GE)则把工业互联网作为突破方向。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技术的融合,工业互联网将所有“应用孤岛”紧密连接,创造一个由机器、智慧与数字组成的庞大的物理世界。
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Caterpillar)目前拥有的联网设备和发动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遍布全球、数量庞大的卡特彼勒设备与计算机相连。卡特彼勒可以把每天获得的万万亿兆字节数据转化成为有用的信息,并反馈给客户,帮助他们在施工现场做出决策和计划,并进一步降低设备的保有和运营成本。
连一向最忠实于互联网投资的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今年也以243亿英镑的巨资收购了英国ARM,押注这家智能手机芯片设计商会助其成为物联网市场的领军者。
“物联网”,其实就是工业4.0的一种具体体现。网络巨头们,似乎还没有谁真正准备好这次与“物联网”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