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国内市场突破300亿元

   日期:2016-10-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0    
核心提示:从声纹、指纹、人脸、虹膜再到静脉,生物识别随着应用增加、应用场景丰富开启快速发展模式。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生物识别市场有望维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国内市场突破300亿元。

“身份证网上副本”平台近日发布,未来或无需携带身份证,依靠“刷脸”就可完成身份认证。这标志生物识别的应用范畴进一步扩大。

从声纹、指纹、人脸、虹膜再到静脉,生物识别随着应用增加、应用场景丰富开启快速发展模式。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生物识别市场有望维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国内市场突破300亿元。

指纹识别业务大发展

10月17日,硕贝德公布了靓丽的三季报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00万元-6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1%-289%。

对于业绩的增长的原因,硕贝德表示,子公司江苏凯尔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指纹模组业务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86%,对应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事实上,因指纹识别业务爆发而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不在少数。以近期登陆A股市场的汇顶科技为例,上半年,公司指纹识别芯片收入达到8.61亿元,已是2015年全年的3倍多。此外,欧菲光上半年指纹识别模组业务实现超预期增长,同比大增13621.86%,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占收入比重达到23%。

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对生物识别行业的爆发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自苹果5S使用指纹识别以来,指纹识别如今甚至已成为很多国产中低端手机的标准配置,包括魅蓝NOTE3、红米NOTE3、华为的荣耀畅5X、中兴的Blade A1等均搭配上了指纹识别技术。

数据显示,2015年,指纹识别的渗透率达到25%。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指纹识别渗透率将达到50%,而这一数据将在2020年达到75%。

下游需求拉动指纹识别芯片产业快速发展。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15年,全球智能终端指纹识别芯片的出货量达到47779万颗,市场销售额达到21.1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国内指纹识别芯片出货量达15600万颗,同比增长210%,市场需求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智能终端指纹识别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19889万颗,销售额将达到30.7亿美元。在此背景下,指纹芯片厂商、指纹识别模组厂商、指纹识别方案提供商均将获益。

“刷脸”时代将来临

随着生物识别产业的快速发展,“看脸”时代开始来临。近日“身份证网上副本”平台发布,即将在多个地方投入试点。通过这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生成唯一编号的“身份证网上副本”,并通过“刷脸”等技术手段读取和使用。

这是人脸识别在政务领域的一个规模化应用。此前,在平安城市战略的推动下,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和人员进出管理。今年上半年,公安部生物识别的采购金额达1471.08万元。其中,绝大部分在人脸识别领域,而去年全年仅为899.78万元。

2015年,人社部提出要紧密跟踪芯片技术的发展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开始入驻社保卡领域;在医疗健康(爱基,净值,资讯)领域,人脸识别已应用于智慧医疗。今年3月,全国首家“人脸识别”医保支付系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上线,可以通过手机刷脸支付医疗费用。

在大众消费市场,人脸识别技术也在酝酿类似与指纹识别的变革。HTC推出后置双摄像头的HTC M8后,华为、酷派等大厂商迅速跟进,双摄像头作为支撑人脸识别的重要工具成为很多产品的标配。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73.39亿美元。其中,指纹识别技术使用范围最广,产品市场份额约为58%;其次是人脸识别产品,约占18%,预计至2017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108.82亿美元。

人脸识别产业链主要分为人脸数据库的建立以及识别两个环节。“数据库的建立涉及隐私、对比,需技术、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不断获得突破,算法准确率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应用的普及。

在此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生物识别领域,主要包括汉王科技、佳都科技、东方网力、科大讯飞,神思电子以及欧比特等,主要发展领域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金融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其中,远程开户、身份认证以及考勤审核等应用落地方按较为成熟,并得到大量应用。

多种技术组合运用

“随着指纹和人脸识别应用的快速推进,声纹、虹膜、静脉等生物识别应用将紧随其后。”专家指出,未来多种生物识别技术将组合运用,守住安全大门。

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劣,人脸识别技术门槛较低,指纹则具有唯一性和终身性。多种生物识别方式组合运用将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发型变化、常规化妆、一定程度的胖瘦变化及老化方面都可以被识别出来。不过,如果变化过大,比如整容前后判若两人,人脸识别技术也无能为力。

继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后,虹膜识别有望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配置。据业内人士介绍,虹膜的纹理信息要远高于指纹的信息,理论上准确性更高。指纹识别误识率为十万分之一,而虹膜识别的误识率可以达到千万分之一;且干扰因素更少,安全性更高。

目前,虹膜识别技术也已应用于金融、医疗、安检、安防等领域。根据美国智库Acuity的预测,虹膜识别技术占全球生物特征识别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7%提升至2020年的16%,2020年总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对应复合年均增速为36.6%。

由于生物识别各有优劣,上市公司方面则是广泛布局。以远方光电为例,通过收购维尔科技,公司在指纹、指静脉、人脸识别等领域均有布局。此外,蚂蚁金服已上线人脸支付技术。公司表示,将重点研究六大生物识别技术,包括指纹、掌纹、声纹、人脸四种生物特征及笔迹、键盘敲击两种行为特征。

不同的技术特点衍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从传统的硬件销售、软件开发,到云服务模式的解决方案,再到未来可能实现的大数据变现,生物识别盈利模式多样。未来生物识别市场有望维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国内市场突破300亿元。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