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无人驾驶汽车,人们都会把目光集中到谷歌公司上。不过,除谷歌之外的其他一些主要的汽车生产商,也正在朝着自动驾驶这个方向努力。而要让具备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成为消费者中间的主流产品,其制造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与其相关的监管法规也需要进一步明晰。
全球无人驾驶布局提速 四项技术标准逐步落地
目前,宝马、奔驰和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始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以当前趋势而言,预计到2020年时,将会有近1000万辆具有我们前面定义过的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上路行驶。
无人驾驶布局提速
10月10日,福田汽车集团在北京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就车联网、大数据、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互联网商用汽车。此前,福田汽车集团与百度曾在6月底在欧洲举行的“超级卡车全球创新联盟”成立仪式上对外宣布展开合作。同时,双方还将结合车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化高科技手段,通过整合商用车大数据,共同研究打造个性化数据产品。
同时,比亚迪日前在深圳坪山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举办首列跨座式单轨“云轨”通车仪式。据了解,比亚迪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将运用于云轨,以此降低运营成本。比亚迪轨道交通主要设A型线和C型线两种模式,A型线主要设于市区公共交通干线以及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专用线路接驳站点等,建设成本为每公里1.5亿元至2.5亿元,C型线深入社区,靠近住宅、商场、医药等,造价成本为每公里1亿元或小于1亿元。
除国内,国外无人驾驶的布局也在不断提速。据相关媒体报道,10月11日,英国一个团队开发的无人驾驶车辆在英国南部城镇米尔顿凯恩斯的街道上首次公开测试,相关成果有望推动英国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加快发展。另外,德国芯片厂商英飞凌近日宣布,已收购荷兰半导体公司Innoluce,将利用其技术,为高性能激光雷达系统开发芯片组件。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总裁称,这次收购让公司在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向前迈进一大步,激光雷达技术将在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防护中扮演重要角色,英飞凌要让全球每一辆新车都能配置上激光雷达。
四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标准
虽然与谷歌这个老手相比,其他汽车生产商的安全措施和辅助驾驶技术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对先进技术理念的验证,而这些技术很可能有朝一日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上。
车道探测
2013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建立了一套测试方法,以检测车载摄像系统能否有效识别已有的车道线,以及能否在驾驶员偏离车道时发出警告。包括丰田普锐斯在内的一些车型,在驾驶员没有及时回应这些警告信息时,甚至可以做到自动切换成无人驾驶模式。2015年,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发布的新车,在这方面有更大进展,能够使用摄像头和传感器监测周围环境,并且自动变道或转弯以避免发生车祸。
倒车摄像头
2014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颁布了一项安全法规,要求所有2018年5月1日后出售的新车,都必须配备倒车摄像头。目前很多型号的汽车上都已经安装了这种摄像头,它能帮助驾驶员发现视线盲区中的障碍物,使驾驶员对车辆后方的情况一览无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计,采用这种方式提升驾驶员的视野后,每年可以挽救69条生命。
防碰撞刹车系统
今年1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将把防碰撞刹车系统纳入汽车安全性的评价中。这种系统使用朝向前方的传感器、来监测即将发生的碰撞,当驾驶员反应不及时或刹车力度不够时,系统就自行刹车或者增大刹车力度。本田汽车公司在2003年首次引入了该系统,此后,几乎每家汽车生产商都在自己的中高端车型中采用了这项技术。
“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
多辆无人驾驶汽车一起行驶时,每辆车都必须知道自己旁边车辆的位置、车速和行车轨迹。去年夏天,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将探索如何规范这种“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在汽车做诸如左转这种容易造成事故的动作时,“车辆到车辆”通信技术可以加强驾驶员和车辆之间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