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逐步成熟。国家工信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物联网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已经有了局部的建设。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但由于产业标准不统一,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存在,物联网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并获得高速发展。
定义
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应用范围
物联网应用到生产环节,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针对性的生产管理,进行供应链的分析与优化,更好地做出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更加环保、智能、安全。
物联网应用到消费环节,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智能家居、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应运而生,它们将引领消费者物联网的发展,给服务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变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预计今后,许多软件和硬件供应商都能从这一领域中找到一席之地。
物联网应用到公共事业,将技术引入到水务、照明、环保、电网、交通、消防等多个领域,帮助政府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着力打造真正的“智慧城市”。可以说,物联网的影响正在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产业环节中,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
行业投资价值度评级
产业综述
一、我国M2M用户增长迅速
2013年底,我国M2M用户数达到5,000万,相比上一年3,400万用户,增长了47%。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M2M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家庭、金融、制造、工业控制和安全监控等领域。
二、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对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的研制不断深化。
三、我国物联网已形成发展集聚区格局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四、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特征
我国一半以上在建的智慧城市,其主要应用项目依次为公共安全、交通、医疗、社区、环保、地下管网监测、水务、教育等,这些应用均以自动感知为基础、数据采集为手段、智能控制为核心、精细管理和服务提升为目的,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驱动因素
一、移动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关于移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手机领域中的大量技术正在向其他行业扩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移动技术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市场。大量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计算和连接技术将驱动整个物联网的发展。
二、物联网设备市场形成推力
截至到2014年底具有宽带上网的成年用户已突破12亿人,这一数字到2018年将达到14.8亿人。在物联设备上包括个人移动设备、家庭设备、工业设备等,在2018年将达到86亿台。
三、物联网获得政策发展红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四,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物联网发展重要推力
遍布城市各处的物联网感知终端构成城市的神经末梢,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地下管网监测到路灯、井盖等市政设施的管理,从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到不停车收费,从水质、空气污染监测到建筑节能,从工业生产环境监控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工程,为物联网集成应用提供了平台。
政策环境
在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包含了10个专项行动计划,随后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201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序指引。
如今,从“中国制造2025”到“互联网+”,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物联网已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政策带动下,我国物联网领域在技术标准研究、应用示范和推进、产业培育和发展等领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随着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大力开展、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市场的驱动,我国物联网市场的需求不断被激发,物联网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
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的架构从低到高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个层次,据此物联网的产业链又可大致分为六大环节,分别是传感器与芯片提供商、通信模块及设备提供商、网络服务商、中间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平台运营和服务提供商。
发展模式
第一、运营商主导型:在这种商业模式中,电信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无论业务的开发、推广,还是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等,均以运营商为主力。
第二、系统集成商主导型:由系统集成商租用信运营商的网络,通过整体方案连带通道一起向用户提供业务;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即是运营商经过系统集成商间接向客户提供网络连接服务。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商业模式。
第三、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 iPhone”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实力强大的软硬件集成商,通过将自身硬件制造或软件开发领域的优势整合,如创造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与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合作等举措,形成一个综合个体主导生态系统,从而发掘甚至创造出新的赢利点,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第四、软件内容集成商主导型:该类商业模式主要指 google 的“ Android”商业模式,与“ iPhone 模式”类似的是,该类商业模式需要集成商和运营商合作开发相应的软件和应用平台,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以及广告商的参与。
第五、政府主导型:此类商业模式一般由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租用或者购买平台以及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并支付相关通信费用。在这类模式下, GPS 车辆定位、视频监控是使用得最多的应用,其中也可能由通信运营商搭建相关公共平台。
第六、用型户主导:在这类模式下,客户承担了物联网平台的全部费用和整个服务体系的搭建。在该类商业模式中,用户是唯一的核心,其他系统个体起辅助作用,一般说来,此类行业当中用户相对强势。
第七、合作运营型:合作型的商业模式是指产业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通力合作,设备提供商、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等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组成某种产业联盟,在各方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开发和推广物联网业务。
第八、云聚合型:云聚合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已有的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针对目标市场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用户、商家、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
市场预测
2014 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 60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6%, 2015 年产业规模达到 75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9.3%。我们预测到 2020 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 1.8 万亿元。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
投资机遇
一、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物联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物联网和“互联网+”联合,将在促进我国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重组,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开辟物联网新时代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的演进正加速推进,相比 PC、平板和智能手机等传统智能终端出货量下滑或增速持续下跌,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 2015 年第 3 季度接近 200%。预计到 2018 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 PC、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存量的总和,到 2020 年全球联网设备可达 200-500 亿。
三、物联网应用潜力将在智慧城市进一步释放我国中型以上的城市有500 多个,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深层次推进,虽然物联网在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无论从应用层次还是应用范围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物联网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这也将给物联网技术应用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物联网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智慧城市的首要支撑技术。
投资风险
一、技术风险
中国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 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无法产业化,国内 RFID 以低频为主。
二、市场风险
国内物联网产业化水平相对较弱,高端产品国外厂商垄断,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法律风险
国内物联网行业相关标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存在因行业技术规定不同而引发的风险。
投资建议
一、把握重点应用方向,加快应用实施与推广加快向行业领域渗透融合。通过打造行业级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着力构建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物联网体系,开展协同制造、智能生产、设备远程服务以及安全生产等物联网应用。
二、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布局集中突破共性核心关键技术。在开放物联网架构和语义方面,继续推动我国物联网架构体系的研究,加强语义技术的研究,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纳入国际标准化体系,实现物联网能力的开放共享。在无线连接技术方面,推进我国自主技术如 WIA-PA 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窄带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化。
进一步推进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创新,使其能够在不断的创新中研发出更多更加实用、更加便利的产品,让更多的人因此受惠。
三、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障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监督检查、评估测评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物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为物联网产业提供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服务。
四、加快标准的统筹与实施,发挥龙头企业影响力加强物联网标准的统筹部署。进一步强化物联网基础通用标准的组织建设,扩充物联网应用标准组织,进一步梳理物联网标准的立项流程,协调物联网标准的立项归口,协调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关系;建设物联网标准化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物联网标准技术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注重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总结
万物互联产业正在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市场规模逐步上升,行业投资前景可期。物联网产业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还需要解决行业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研发水平不高、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