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电子消费品市场上,智能化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可穿戴在身上的智能产品也纷纷亮相,运动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医护设备等等,除了带来新鲜的生活体验,还解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提升着生活品质。
可穿戴智能产品消费热正在兴起
喜欢晨跑的保定市民老吴,最近在一家手机商城购买了一款运动手环,卖场人员介绍说,戴上它,每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热量,在手环显示屏上一目了然。而且,晚上睡眠深浅和心率情况,手环也会记录。此外,该产品的另一个功能是,通过手机蓝牙,运动时有来电或短信,手环可及时震动提醒,这样,锻炼时就不必总看手机了……一番讲解,让老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下,在消费市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穿戴智能产品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而在这些新产品的背后,人们总能看到各大手机品牌厂商或者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苹果、华为等推出的智能手表,已经为消费者熟知,而多家互联网企业,也相继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比如,国内一家著名的互联网企业,最近就推出一款可穿戴智能产品——儿童卫士手环,一上市便颇受家长关注。这款产品不同于运动手环,它面向的用户群体为3至12岁的儿童,专为防止儿童意外走失而设计,它的主要使用方式,是通过定位、安全预警和通话连接三个功能,让家长实时知道孩子所处的地点,保障儿童外出安全,防止出现各种意外。
不仅针对儿童市场,面向老年人的可穿戴智能产品,也开始丰富起来。69岁的退休教师李兰平老人,最近就得到省会一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赠送的一块智能手表,可用来全天监测他的血压、心率以及日常活动量等数据,此外,这块手表还具备一键呼叫子女或者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
除了智能手表,智能拐杖也为老年人的健康和行走保驾护航。在省会中山路一家全国连锁的智能生活体验馆,记者看到这样一款拐杖,外形上与普通拐杖没有两样,不过,当你拿起这个拐杖后发现,它的科技感十足。拐杖头的部分嵌入若干机关:前端隐藏着一个大灯,中间位置是一个扬声器,下面有一排控制按键,而拐杖头部侧面还有一个sos按键。另外,在拐杖上还装有一个摄像头,当持杖人出现意外跌倒情形,拐杖不仅会启动sos紧急呼救,还同时开启摄像头,拍摄照片和实时视频,并自动拨打家人电话,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家人手机上。
在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智能医疗产品市场更受到消费者青睐。走访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记者更多看到,在这些设备中,更主要的卖点还是医疗健康功能元素。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的经营者赵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可穿戴智能医护设备,大多是通过内置的芯片和传感器,记录并向用户提供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信息,大部分涉及健康监测,譬如体重、运动量以及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等一系列人体数据。从血压、心脏功能监测到服药提示等功能的产品,通过网络和实体店,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欧洲一家专业医疗设备公司驻华北区域经理田学军告诉记者,不远的将来,迎合市场需求,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产品供给将极大丰富,而且在可穿戴设备大军中有渐入主流的倾向。
对接寻常消费启动市场蓝海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体验,可穿戴智能设备集各种通信功能于一身,接入云网络,发挥着随身的功能监测与网络通讯作用。
田学军介绍,说起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也才短短几年工夫。而且这个过程,还伴随着从“高大上”的科技竞争,转向针对现实需求的市场较量。
2012年,某国际互联网企业巨头推出一款眼镜,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带入人们的眼球。这款眼镜最“惊世骇俗”的特征是“拓展现实”,它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的现实信息,只要眨眨眼就能进行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同时,它还具备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的神奇技能。
该款产品的亮相,可谓在互联网科技拧开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魔瓶”,时间不长,百度公司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在戛纳国际创意节上,展出了一款名为“百度筷搜”的电子产品。据称,这款筷子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检测食物的盐度、糖度、ph值、油质、温度等信息,为用户辨别食品是否安全提供帮助,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智能手机上。比如,在检验食用油的品质方面,检测结果能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回锅油和地沟油无一例外被打入差等档位;在检验饮料和水的ph值方面,如果用户是弱酸性体质,该产品会推荐用户饮用弱碱性饮品;在分析水果成分方面,该产品可以分析出水果甜度、品种和产地等。
但很快,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意识到,“高大上”的东西只能博取眼球,形成不了现实市场需求。于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亲民”产品呼啸而来,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争夺这块新兴市场,三年前,三星、苹果、微软、华硕等纷纷行动,使出各自看家本领,将可穿戴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来,一时间,在消费电子行业成为市场宠儿。国际知名企业产品大卖,惹得国内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按捺不住,盛大、360、小米科技争先恐后推出自己研发的产品,切分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市场蛋糕,短短两三年时间,可穿戴智能产品在消费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暴。
目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概念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将大大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种类很多,但一个共同特征是,具备一定的医疗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医疗功能正逐渐成为此类产品标配。
在这个功能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最为直接的功效是建立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以及由此为每个人提供的专属、个性化的服务。由此,就为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健康现状提供了依据,在找准直达用户真正有意义的医疗需求的前提下,为用户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医疗服务。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产品市场趋于繁荣,自然还有赖于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乐于花钱去购买各种健康设备给身体多一份保障,这都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前行的助推力量。
普遍看好的市场前景,已经让国内外科技和互联网等公司推出的一些产品,或试水,或已尝到甜头,为今后振翅高飞寻找垫脚石。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面市之初的两三年,可穿戴智能设备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众市场,但在未来三到五年后,这一领域可能创造出不菲的收入。有人估算,2016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
田学军说,面对快速发展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当前一个突出的矛盾是,这个新兴产品涉及的行业较多,即便一个行业,对不同的可穿戴智能产品的要求也会多样,而眼下行业标准缺乏,导致产品认证难。一些企业仅仅看到市场机遇,但整合技术、质量和市场的工作显得无能为力,也鲜有作为。一些产品技术门槛不高,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比如,不少企业推出的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产品样式和功能大同小异,时间久了,难以形成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持续稳步发展的消费市场。
市场分析人士看到,在可穿戴设备行业广阔的机遇来临之时,各企业其实也是处于一个盲人摸象的阶段,个中利益环节并没有体现得很清晰。这种情形,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在可穿戴智能设备风起云涌的时代,人们期望更好的产品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能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有待于先行者作出示范,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
赢得市场——好看、好玩,更需好用
走访发现,业内人士担忧的种种问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使用中已经得到映射。
某公司职员小郝今年夏天买了一个运动手环,同自己手机app绑定后,手环会同步当前时间,而显示屏上的两个脚印的图标,代表是步数界面,数字是所行走的步数;显示屏上的像火苗的图标,代表是卡路里界面,卡路里数是根据行走的路程所折算出的;除了这些常用的功能外,手环还具备闹铃、防水等功能,让人爱不释手。
作为一名健步行走爱好者,小郝非常看重运动手环的计步功能。可一个多月下来,情况并不理想。在她的朋友圈里,不少人也认为运动手环计步准确度不高。
分析原因,小郝认为,现在的运动手环计步器硬件已经成熟,不同产品的硬件差别不大,但是与之匹配的手机app的技术水准却参差不齐。比如,手环实际使用中,手的摆动和行走步数的关系,如果手机app辨识不清,准确计步就差强人意。她曾经试过在超市推着手推车走了1个多小时,装在衣服兜里的计步器显示步数将近2000步,而带在手上的运动手环显示为0步!对于计步误差,有网友吐槽,一些可穿戴智能产品的硬件和配套的app,常常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什么时候,开发产品的健康医疗公司与对应的互联网公司先匹配好了,产品才不会让消费者失望。
同样,智能手杖所关联的技术,也需要匹配和优化,近日,丁先生为给母亲买一根智能拐杖,专门到北京一家卖场体验一番,了解这样一款功能看似丰富的智能拐杖是否真的适合老年人使用。
丁先生对手杖核心的报警功能比较看重。在体验中,当丁先生模拟摔倒后,拐杖的扬声器会突然发出三声类似急救车的鸣响,并且主灯、氛围灯和预警灯同时闪烁,但定位、摄像、短信的反馈等这些比较重要的功能,在体验时没能达到满意。比如,由于摄像头效果的问题,在环境亮度较高的情况下,还可以辨认出周围环境。而在亮度较低的情况下,效果就不好分辨。体验结束,他有一点感触较深:一些智能产品更多把精力放在了产品具有多少功能上,而对用户在各种真实使用环境下的应用体验考虑不够。例如,有的产品报警时扬声器声音太小,丁先生认为,可穿戴智能产品与其做得面面俱到,吸引眼球讨巧消费者,不如做好最实际的一些功能,比如报警,在实际使用中对老年人来说是头等大事,就像那些靠大字体和大音量取得市场认可的老人手机,智能拐杖既然也定位在老年人群体,除了一些代表科技的智能功能,最基础的需求恰恰是最重要的。
综观当前市场,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处于初步形成之中,产品处在概念和实验过程中。市场的不成熟导致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田学军认为,现在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刚刚发育,人们给予它的关注,在新鲜感和实用性上权衡,前者更胜一筹,不过,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头。毕竟,其依托于时下追求健康理念的尝试,值得期待。现在需要做足的功课,一方面是产品本身要求实、求精,包括配套的智能支撑等更需要快速跟进。另一方面,一套针对新兴产业的质量、技术标准等体系亟待形成,这样才能带给人们安全、实用、贴心的消费体验。毕竟,作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不仅仅是时髦的穿戴设备,更期待的是相关用途带来的更美好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