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但是人们可以用手机在下班前远程遥控提前打开空调,回到家里享受凉爽的温度。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向与会嘉宾描述了这样利用智能产品优化生活的愿景。与此同时,董明珠认为未来5年是智能化的黄金时期。
事实上从近年来智能可穿戴类设备开始流行,“智能产品”这一词汇也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其包含了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汽车的所有产品。在这类产品最火热的时候,几乎能不断地看到大量打着“智能”旗号的产品问世。但目前的智能硬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伪智能产品”,这些产品所谓的智能并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智能。
“我觉得智能设备的发展处在黎明前的后半夜,各个领域创业者层出不穷,资本市场也一直都在关注该领域,推广至千家万户仍需一段时间的积累。但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状况在不久的将来是一定可以实现的。”速途网络上海办总经理、PR媒体俱乐部发起人赵宏民在采访中对本报记者说道。
伪需求横行,智能产品不“智能”
在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高德纳咨询公司发布的预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使用中的联网物件将达到64亿个,较2015年增长30%,2020年将增至208亿个,其中在2016年将每天新增550万个联网物件。而在这一数据中的联网物件,除了包含常规的电脑、平板和手机之外,最大的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智能产品了。
小米生态链企业iHealth中国市场总监李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智能硬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伪智能硬件’,除了往产品增加数据网络上传功能,在核心的用户体验上相比传统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提升,甚至有些情况使用的难度还会加大,自然不受市场待见。”
在传统家电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也有家电品牌为了搭上“智能”的顺风车,推出了一些智能家电产品。其中以常见的智能冰箱为例,其所能实现的智能温控等功能自然也能够归于“智能”行列,但是有品牌为冰箱加上一块屏幕,让其实现联网功能,与“智能”二字却并没有任何关联了。
对于冰箱而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持食物的新鲜,而现在一些智能冰箱厂商所宣传的是,可以通过这块能联网的屏幕实现快速在电商下单购物的功能,或是可以在线观看食谱等功能,对于冰箱来说这些增加的功能实属鸡肋。
产品渠道双重受限 智能硬件力量较薄弱
作为一家长期从事智能产品销售业务的公司,深圳市老黄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嘉林对本报记者表示,智能设备的产品功能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产品可以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消费者才会买单。
在2015年,智能产品无疑是个火热的概念,从智能插座、智能穿戴设备,再到各种智能产品的层出不穷,似乎一下就到了来到了电子产品的智能时代,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却并没有对这些增加了所谓“智能”功能的电子产品买账。
速途网络上海办总经理、PR媒体俱乐部发起人赵宏民向本报记者介绍,以智能灯泡产品为例,分析了智能产品不被市场接受的原因,他认为智能产品的推广有两个阻力,第一个就是用户的行为习惯,多数用户习惯性的购买使用传统产品。第二个是智能硬件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竞争。
“比如我体验过一款智能灯泡,这个灯泡可以手机控制,灯光可以调成任何颜色。使用后,我认为这款灯泡很有市场潜力,但是,传统灯泡厂商和传统销售渠道有非常稳定的合作,线下灯市销售的多是白炽灯。也就是说,传统厂商从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仍然占据着市场主要份额,新生的智能硬件力量仍然比较薄弱。”赵宏民在采访中这样对记者说道。
智能产品行业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
以可穿戴产品中的智能手环为例,智能手环鼻祖美国运动手环制造商Jawbone,已经全面停产了Up系列健康追踪手环产品。反观小米手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所实现的功能几乎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在2015年已经实现了超过1200万只的销量。这一现象也代表着并非所有的智能产品都不被市场所接受,即使是在相同类型的产品中,也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在智能血压计这个行业里,小米生态链企业iHealth相比同类产品就有着更好的市场表现。iHealth的智能血压计系列自2011年诞生以来,已经在全球卖出了几十万台,并针对千万级的用户血压计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大数据分析,以便更好的为用户的健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李凯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以小米iHealth血压计为例,首先是要功能层面上做到和传统的硬件同样好,比如最基本最核心的测量准确;其次是要在用户体验上远远超出传统的硬件,比如能让年龄较大的人不需要学习也能感受到这些智能功能。
“智能设备的发展我觉得处在黎明前的后半夜,各个领域创业者层出不穷,资本市场也一直都在关注该领域,推广至千家万户仍需一段时间的积累。但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状况在不久的将来是一定可以实现的。”赵宏民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