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歪风”不断 对此必须“零容忍”

   日期:2016-06-22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福建省福建馥华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由于涉嫌篡改、伪造污染源监测数据,企业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不正常运行,弄虚作假等原因被严查。同时山东省环保厅也通报了菏泽市和日照市的两家企业环境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案例,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近日,福建省福建馥华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由于涉嫌篡改、伪造污染源监测数据,企业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不正常运行,弄虚作假等原因被严查。同时山东省环保厅也通报了菏泽市和日照市的两家企业环境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案例,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造假方式

近年来,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不在少数,造假方式层出不穷。福建省介绍,已查到的造假方式包括:破坏采样管路,人为配制样品或对样品进行稀释;规避仪器采样时段,致使监控采样时总是排放达标废水;故意闲置、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装置;篡改仪器参数,改变数据修正值等。其中福建馥华食品有限公司的氨氮自动监测仪器采样管路被人为断开并封口,监测仪器的进样管被插至矿泉水瓶中,涉嫌伪造监测数据;福建海壹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涉嫌私设暗管,废水可经暗管直接外排;三达水务公司承认私接暗管,干扰采样,对监测数据造假。

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发现2658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问题,17个省区市对发现的问题立案78起。环保部通报15起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

加大监管力度

对于不断曝光的监测数据造假案件,2015年12月,环保部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为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判定依据。此外,新环保法也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提出了更为严厉、明确的处罚措施。

地方在查处环境数据造假上的力度也在加大。山西省出台文件,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进行规范,明确17种篡改监测数据、14种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其他地区也在尝试新的处罚机制。

除了法律层面上的要求,技术上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加强监测系统的建设,提升监控网络的智能化技术水平。及时检测到数据错误,在技术上不给非法厂家留篡改余地。针对造假“低风险、高回报”特点,执法部门要加强巡查和抽检,落实惩罚事宜。此外,也需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制约。

事实上,一道道政策下来,最终仍需地方落实。地方能积极开展相应工作,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向上级反馈,确保政策正真落地,才能有效治理数据作假。随着环境监测权的上收,这方面也将得到改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