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翻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史,遥想当年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整个帝都正忙着把自己灌的酩酊大醉: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对智能制造的迷恋之中,它也带动了举国上下的热闹。这种痴迷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醉心于制造业能够快速升级的迫切之心所推动的。
“智能制造”本身成为快速消费品
智能制造实在是具有太多的吸引力:构成它的诱人素材似乎到处都是,每人手里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拼块——每一块都闪闪地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它看上去是同时代欧洲人提出工业新时代的替代品;每人似乎都可以自由呼吸,享受其中。
智能制造,成为化解新工业升级压力的一种万能药。急于摆脱低端制造和大而不强的窘迫,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思维模式,而大量基于交易的商业模式弥漫了栈锝土地。
“智能制造”正在成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兜售智能制造的图书、讲堂、论坛无处不在,各路人马齐齐上阵,如果不是每一天,那一定也是每一逃诩有着各种关于智能制造的讲座。而当时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满屏幕都是工业4.0或者智能制造的群落。对于那些突然发现传统工业正在逐渐塌落而新的生产业态方式并不明确的时候,智能制造就像黑夜的一盏孤独的路灯,使得大家不至于彻底陷入绝望。智能制造,能让它的消费者一点一点地沉迷。
智能制造是一种国家规模、城市规模、社团规模的集体性沉迷。
新的升级不仅创造了全新的尝试,还创造了新的语言方式。工业从业者开始在车间里寻找可以智能化的金属、塑料和导轨;供应商给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迫不及待地贴上“智能制造”标签;各种软件商如果不智能,都不好意思推荐给客户;演讲者把以前所有的PPT材料,将“制造”批量换成“智能制造”。
每一个听众脑门上都挂满了问号,所有的问号只需要一个答案:智能制造。
精密、精益制造、成组这些厚重的工业传统和追求,统统迅速被漂黄成旧时代颜色,光芒不再。
智能是最为冗余的字节
如果张口不谈“智能”,就一定是落伍的标志,那是会遭人同情的,那是一种尴尬的群体社交迷失综合症。
智能制造,从一种略带炫耀性的精英意识,迅速变成一种公民常识性的基石。
如果你想成为工业社会中具有发声的一员,如果你对于他人的应答能够正常接受,智能制造是最大的语境。
而令人诧异的是,到底智能制造是什么:技术?商业模式?产品?这个概念本身也充满了歧义、悬念和迷惑。
然而,这并不影响它的光满四射。
所有词语的“智能化”,一夜间具有了强烈的病毒特质,掀起了疯狂的扩张之旅。
智能标签无处不在,智能设计、智能研发、智能物流、智能服务、智能工厂,一时间成为标配词语;而膨胀的胃口,则继续席卷了各种与“智”相关的兄弟姐妹:智慧城市、智慧院所、智慧工场、智慧园区、智慧电网、智造、智联等;而在消费领域已经被用滥调的字母“i”,再次成功上位,成为工业世界最为时髦的前缀。
从香农的信息论来看,信息是产生惊讶的程度。如果没有带来惊奇和新意,那么增加的字节是没有意义的。
而当时的语境中,所有的“智能”都删除掉,基本也不会影响世界的表达和认知。“智能”成为最没有指向的词,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冗余的字节。
换言之,它成为一种无可救药的标记情结,就像当年的农园主给自己每一头牛每一匹马都烙上一个印记。
人们为什么沉迷于这种标记并不难理解。它兼具时代感和基础气息,是一种迷人的混合物。一方面,它催生一种幻觉,认为“智能”能解决当前所有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它又是一种安慰剂,让大家的奋斗,存有可以充满希望的方向。
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情结正是对转型期间思绪万千的人们,一种自动的心理应对机制。
这种热闹将一直这样走下去。没人会去提供刹车的机会,甚至人们看不到降温的理由。就在这更早的二十年之前,另外一种热闹的信息化运动,也缤纷多彩地喧哗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应该说没有最后,它不经宣布、不经总结就收尾了。许多地方散落的幕布尚未撤掉,各种情节早已不知去向,故事却早都演完了。
连同席卷而来的新观众,和许多来不及从上一次演出撤场的听众,又被召唤到全新的幕布之下。
再一次,全新的、热热闹闹的舞台。
温暖的辉光
平息这种热潮的并不是一系列的人为的刹车,而是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创新方式。
人们在空闲的时候,盯着电视屏幕的时间越来越了。像土豆那样蜷缩几个小时的时代突然过去了,一种全新的时间分配方式正在登场。许多人乐滋滋地对着屏幕发笑。各个闪烁的屏幕中,一个一个字吧,正在诞生新奇的想法。按照凯文凯利的说法,“屏”时代来临了,我们不再“看”,我们“屏”。
这是一个交互而非单向,的思维交流和组织运行方式。
在“我们屏”的时代,各种想法流,正在催生空前的知识碰撞。
猝不及防的相遇,各种人群在数以千万计的各种字吧和谈话群里,毫不吝啬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新的知识盈余正在产生,专业智慧正在从卷卷滴水,汇成壮观的百川之流。
如果有智慧的涌现效应,制造似乎有了新的支撑点。
思想从来没有如此容易地在一起碰撞,碎片时间从来没有成规模地体现知识价值。制造业升级的真正驱动因素,若隐若现。
这开启了一个知识网络时代,新的共享知识经济磁场,正在凝聚崭新的力量。
即使在那样喧嚣的时节,只需要平心静气,都可以听见它澎湃的动力和低沉的呼唤。
知识盈余做为群体智慧是唯一突破口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终究意识到“弯道超车”从技术原理是并不可靠。唯一可能引起加速的地方,就是智慧的汇集与发酵。智慧从来没有如此高的频率,在如此多的众人中回旋震荡;碎片时间正在像磁粉一样,迅速冲向各式各样的磁铁中心。全新的知识盈余,全新的分散组织,都在和伟大的智慧连接——这才是通向后来制造业升级真正的驱动力。实际上,也是这个国家在各个领域摆脱“跟踪”,尽量“并行甚至领跑”的真正驱动要素。
这正是共享知识经济的力量。一个制造业最需要的智慧杠杆。
360度的帷幕正在缓缓掀开,人人皆可入戏成角。从这边看过去,你在剧中,你正是其中的力量。
后记
本文受《认知盈余》一书启发,模仿了开头桥段。为此致敬。
更是要向工业升级时代下,专业时间的盈余而致敬。这个时代最为深刻的变化,不是技术,而是人。碎片时间产生的知识盈余,分散组织产生的网络协同,知识才是唯一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