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装备频亮相 机器人重构未来战场?

   日期:2016-0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0    
核心提示:“美国军事规划人员正在研究让机器帮助人类在战场上更快速地作出决定的方式。”在围绕人工智能在现代战争中所扮演角色的担忧加剧之际,近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再度发声,称将增强战场上的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以便决策。

“美国军事规划人员正在研究让机器帮助人类在战场上更快速地作出决定的方式。”在围绕人工智能在现代战争中所扮演角色的担忧加剧之际,近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再度发声,称将增强战场上的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以便决策。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报道,美国军方希望这些应用将能使其在今后一代人的时间内保持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沃克称:“在一个大国竞争的时代,我们需要提升我们的战略博弈手段。”

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第60年的今天,这并非美军近期在人工智能的唯一动作。就在4月,美军接连曝光了两项最新的无人潜艇和无人船项目。

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及无人化武器的发展运用将重构未来战争的模式,而“如果从时间周期上计算,美国在技术上至少领先15年到20年”。

A

作战方式根本变革:美军接连曝光无人装备

4月中旬,美军曝光了最新的“俄罗斯套娃”无人潜艇项目,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焦点。该无人潜艇可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母艇”释放更小的潜艇,可以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入对方港口。

几乎与此同时,美军另一无人化装备项目——“海上猎人”无人船正式下水,在目前曝光的信息中,该船专门设计用于猎杀潜艇,具有无人自主驾驶、长时间巡航和自动搜索跟踪等技术优势。

“只要有电和保持通信,这些无人化装备就可以对水下目标进行实时动态长效监控。”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事实上,无人潜艇已经被投放到近海的周边和敏感的热点地区。

2015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战略”,根据该规划,机器人技术、定向能源和快速制造等下一代智能技术将更多融入军事系统。

“所谓抵消战略,就是用我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来抵消你在数量上的优势。”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无人作战平台具有体积小、机动性强、隐身性能好、续航时间长、可执行高危任务等优势,加大海军无人化装备的发展,有利于美军增强区域拒止和反介入能力。

据了解,目前的水下无人化装备大多担负侦察、监视、布雷扫雷任务,部分具备攻击能力的改型已开始列装。但在军事专家们看来,美国的部署方向包括一系列具有更高程度自主性能的无人驾驶飞机、舰只和潜艇。五角大楼还正在考察超级计算机,以便搜索情报和观察潜在的敌人。

“从无人机、无人战车到无人潜艇,美军正在构建的立体化无人化装备体系将导致作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曹卫东表示,无人战场的下一步将从“侦察”向“侦察攻击一体化”发展,“从技术上来说,这仅仅是一张纸的距离”。

B

各大国角力无人化:70多国谋划“军用机器人”

“如果从时间周期上计算,美国在技术上至少领先15年到20年。”杜文龙称,各军事大国都在无人化装备领域展开“角力”,目前美国无人化装备领先的优势非常明显,中国俄罗斯处于“跟进状态”。

2015年12月15日,美国知名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报告称,未来战争将转向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无人系统和自动武器系统将在未来战争中扮演核心角色。报告建议美国应从现在就开始做好准备,迎接并不遥远的机器人时代的战争。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美空军宣布其无人机操控员数量首次超过飞行员数量,截至2013年,美军已经列装了约8700架无人机和1.5万个机器人。美国2010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明确提出使无人武器在远程打击武器中占45%的目标;美海军在2020年前将大量装备无人潜航器,X-47B舰载无人攻击机拟于2018年前后装备航母;到2035年,美军计划将首批完全自主的机器人士兵投入实战。

纵观世界各国,2014年,俄罗斯国防部通过了研发机器人系统并应用于军事领域的规划,提出2017年至2018年开始大量列装机器人,预计到2025年,军用机器人在俄军装备总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30%。

中国国防部网站2015年11月的消息显示,中国首个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已正式亮相边防一线,能够部分甚至完全替代士兵或战斗小组在复杂地面环境下执行任务。

欧洲各国则由法国领头,联合希腊、意大利、瑞典等国研发了“神经元”无人战斗机。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70多个国家拥有军用机器人计划,4000种无人机在全球市场上销售。

C

从无人化到智能化:共生模式破解“断线”尴尬?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方法等新技术、新概念的出现,人工智能在感知智能领域和认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的局部战争里,无人化装备在远距离突袭、城市巷战、精确打击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而另一方面,通讯技术依然是未来战争客观存在的最大考验,而人工智能对网络、计算机系统的依赖,越来越要求展开角力的各国在电磁和网络空间占有足够资源。

“如何处理通讯中断、信号被干扰将越来越重要。”在国防大学教授李莉看来,现役的无人机多数用于低烈度作战,而在高强度战场上,很容易遭遇强烈的电子干扰与诱骗而被对手“拐跑”,早前美国RQ-170无人侦察机就被伊朗俘获,出现了“断线风筝”的尴尬。

2015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开启“忠诚僚机”的项目,计划于2018年展开F-16武装无人机与F-35战斗机配对作战测试,以实现有人机和无人机的无缝配合、协同作战。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近期公开表示,无人机与有人驾驶飞机联合编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定会实现”。

这并非沃克第一次表态。军事观察家们认为,美国军方已经开始向“有人-无人”结合的方向转型,在日趋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无人装备与有人装备的协同作战,实现人机融合的最佳的“共生模式”。

“这种共生模式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阶段,从初级的无人化向未来的智能化过渡。”李莉认为,人工智能应该具备自主判断决策的成分,当前无人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接受后方操作人员的程序指令,远不具备无人机自主对决的条件。

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亦表示,以无人作战平台为例,其最佳作战方式就是将人工智能与人的判断与决策相结合,“这要求在各种军事指挥系统中,人类要有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否决权,并拥有最终的军事决策权”。

D

大脑计划重构未来:人工智能战场或再无禁区

人工智能会不会反噬人类?目前尚难得出定论。

五角大楼数十亿美元的高技术武器投资,已经使其处于一场围绕人工智能和自动机器人在战争中的应用的全球争论的中心。2015年,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特斯拉CEO艾隆·马斯克等数百人共同签署了一封号召禁止人工智能武器的公开信,称人工智能武器将是继火药和核武器后“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对此,曹卫东笑称不必担心,现阶段还没有能够实现完全自主攻击的作战机器人或者无人装备,谈论与之相关的战争伦理还为时尚早,“就算将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把电源一关,机器也不能工作啦”。

不过,人类大脑加上机器人的身体,变身具有超强战斗力的特级警察——美国电影《机器战警》描述的故事,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将成为现实。

近期,美国宣布投资一亿美元启动大脑阿波罗计划,希望通过对大脑计算模式的研究,来帮助改进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

“大脑阿波罗计划为脑机制和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结合提供了研究基础。”杜文龙介绍称,该计划是更好地了解大脑工作机制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多地借鉴人脑智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脑战争’‘制脑权’,未来的人工智能或许知道你下一秒在想什么”。

据了解,当前美国国防部正致力于推进发展“深度学习”技术,这种目前最接近人脑的学习算法,可使机器通过自主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完善。

“未来战场可能无禁区。”杜文龙表示,未来的战场将可能拓展到深海、太空、极寒的边界,不再局限于人能存活的地方,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武器,在任何一个地域都可以自动识别目标发起攻击。“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更广阔、作战样式更丰富、组织指挥更复杂、打击手段更多样。比如登陆,可能像《洛杉矶之战》里展示的那样,大批机器人突然从水下冒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