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KUKA公司单臂机器人DR Agilus与乒乓名将蒂姆·波尔的“人机大战”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虽然最终波尔以11:9的比分拿下比赛,但德国的工业技术依然让人惊叹。或许令人有些恐慌的是,这是一场两年前的比赛,成果来源于德国2013年提出的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中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裹挟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些列新鲜概念的工业4.0时代已扑面而来。中国的传统企业将如何利用这次技术革命实现转型?早已在机械扭转的“咔咔”声中嗅到商机的初创企业,又如何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
日前,来自学界、科创界及投资界的代表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认为想要坦然拥抱工业4.0时代,应从三个方面转变思维。
解决用户痛点
此前在互联网创业圈中流传甚广的一句玩笑话:“不以解决用户痛点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亦可以套用于工业4.0时代专注转型、创业及技术提升的企业。当传统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已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无能为力时,精准定位并解决用户的痛点就成为企业得以发展的关键。
作为平台战略和平台转型领域的专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陈威如认为,在智能制造生态圈演化的时代,想要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创业成功,首先需要找寻用户痛点、切入点跟引爆点。“即在旧有的生态圈里找到创新之处,你要找到这个生态圈里最乌烟瘴气的地方,这里蕴含着商机,然后你再针对痛点提出解决方案。”
最近大热的无人机行业便如同陈威如所言,是击中了用户的痛点。与消费级市场“霸主”大疆不同,前来参展的Power Vision主攻工业级无人机,他们早已找到农业植保、电力、测绘、石油矿产、警用、救援等多领域中对于无人机的需求,打造出有较高强度、较好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无惧风雨天气的工业无人机。
“在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概念被炒得火热时,创业者应冷静地思考,”Power Vision创始人郑卫锋表示,“我们正处在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中间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科技创新人士要耐得住寂寞,而不是整天寻找风口,只有找到切入点,钻研怎样的解决方案可以击中用户核心的痛点,才能从中挖掘出商机。
从封闭到开放
机器人作为一个系统的整合,每一块都需要把已有的技术尽量融合。但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工具来帮助机器人企业制定需求,设计原型。也正是如此,服务机器人领域没有大的玩家,因为每一个节点都需要巨大投入。
对此,灵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认为机器人创业公司应“抱团取暖”。他说,“面对如此高额的成本,机器人公司是否可以抱团取暖?”
同样来自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孙磊非常赞同潘晶的观点。孙磊任华括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主攻机器人3D加工客户服务,而这个领域的导入仍处在非常初生的阶段,有很多发展的空间。“目前,国内工业设备的民用市场服务做得非常好,商用服务还很落后,”孙磊说,所以,若想使工业4.0落地,单靠机器人企业提升技术是无法做到的,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应该有一种合作的心态。
孙磊进一步解释,“比如,根据汽车4S店服务的概念,我们也提出了机器人4S服务,对于企业级客户的机器人版块,我们可以承担所有的技术服务,提供维修、维护、改造等一条龙支持,以消除商业客户使用的后顾之忧。”
然而,近期已进驻硅谷的孵化企业科通芯城依然有企业间合作的需求和困惑。虽然其旗下硬蛋社区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硬件极客以及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但该公司副总裁邓晓锟表示,公司仍缺乏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和人才,来定位相应客户群。“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来做到定制化,即企业给出一个想法,我们根据想法帮助其寻找合适的粉丝群,建立相应的定制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
大数据技术恰是电商京东的强项,其号称拥有中国最完整、最精准、价值链最长的电商数据。在论坛现场,京东智能总裁王振辉当即表示,科创企业与互联网公司的智能化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以京东为例,京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智能产品只要能够引起C端用户的购买兴趣,京东可以采用众筹、首发等不同的营销模式对产品包装、推广、销售。“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同类产品的情况,让你的智能产品尽快找到相应的定位,成为百万级海量的产品。”
以系统价值代替数字指标
那么,是否当科创企业们找到了用户痛点,提出了精准的解决方案,并彼此打开传统封闭的大门,各领域本着开放的心态展开合作,将商机变为表格中实实在在的销量,资本就会对其穷追不舍,青睐有加呢?
“数字化的指标已不是衡量价值的最重要标准,”真格基金投资合伙人李剑威给出了答案,“在工业4.0时代,需要转变思维的不止传统企业和创新企业,包括投资方都需要用崭新的视角来衡量企业价值。”
在他看来,资本对公司的评估不再仅聚焦于单个的点,而是基于系统的、整体的价值。
他认为,以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为例,中国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具有良好的供应链、优秀的科技人才,且设计实力提升快等优势,智能硬件创业要取得成功,需要明确的竞争策略、精确的产品定义、精致的设计和持续的产品演进路线图,这些都是传统制造未曾对企业提出的系统价值要求。
在提升企业系统价值的前提下,他很看好中国智能硬件行业的未来:“中国有机会在智能硬件领域出现多个世界级的企业,也有机会诞生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