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从破冰到攻坚“大人物”是三大核心

   日期:2016-04-08     来源:商业伙伴    评论:0    
核心提示:进入2016年,已经有人提出疑问:智慧城市还会热多久?这是个伪命题,但似乎又不是。讨论此问题,就像十年前,担心IT是否会持续“网红”一样。十年前,IT基础设施已过第一次建设高峰,产业方向何在?产业推动力何在?但很快没人再担心这些问题,用户设计上层应用的热情,甚至比建设基础架构时更高。

“大人物”不是位高权重,而是一个技术名词,即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而有了“大人物”,智慧城市才可得到持续发展。

进入2016年,已经有人提出疑问:智慧城市还会热多久?这是个伪命题,但似乎又不是。讨论此问题,就像十年前,担心IT是否会持续“网红”一样。十年前,IT基础设施已过第一次建设高峰,产业方向何在?产业推动力何在?但很快没人再担心这些问题,用户设计上层应用的热情,甚至比建设基础架构时更高。

从破冰到攻坚

智慧城市同样处于此阶段,一个从破冰,到攻坚转化的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但不是说,智慧城市基础建设高峰已过,随着一系列体制问题逐渐解决,此高峰应该还能持续3-5年。

而现在毕竟已经出现了200座城市的存量市场,就如摩天大楼地基已打好,甚至主体框架已封顶,如何使智慧城市高效运作起来?中兴通讯对智慧城市3.0的设想和展望,值得借鉴,即夯实底层的同时关注上层应用,用“大人物”加以推动。

大数据是核心要素

所谓“大”,即大数据。大数据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其中的核心是数据源的拓展和数据流通及运营。未来大数据将会取代土地资源,成为政府最大的财富。中兴通讯总裁助理徐明认为:一是政府建立对应大数据的组织机构;二是探索成功的商业模式。

2015年,广东、辽宁、四川等省均已成立大数据管理局,这将成为产业趋势。政府部门将有专业而对应的部门对大数据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对大数据系统进行运营;对大数据安全负责,同时进一步推进各部门的数据走向开放。

当然,仅有对应的组织还不够,要使大数据“活”起来,还必须有成功的商业模式。从全球范围来看,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的成功商业模式还寥寥无几。但这似乎也不是问题,拥有了开放的数据源,再加上一点点智慧,以数据为基础提供服务,应该水到渠成。

例如利用采集POS机数据,为中小商户提供咨询报告,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更合理的货架摆放布局。将经济运行报告开放给企业和农户,指导生产决策。至少企业可以知道,何时养猪,何时织布。总之,基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丰富、数据变现空间丰富。

人工智能是核心特征

所谓“人”,即人工智能,广泛使用的人工智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当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后,我们确实应该考虑,是否每座城市都应该养只“看门狗”。当将一座城市看作一盘围棋时,也许“狗脑”将比“人脑”更智慧。

当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智慧城市,远不是跟你聊聊天,告诉你路况信息这么简单。从小处看是款产品,例如可直接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中,无人驾驶汽车应该不会闯红灯,不会任性变道,应该比“路怒族”更遵守交通规则。而从大处看,人工智能又是智慧城市的指挥中枢,至少这样的指挥系统,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既然人工智能已经下赢九段旗手,指挥交通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肯定一天比一天效率更高。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一种服务,应用于商业市场。设想一下,如果建立人工智能云计算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少服务。例如,在中小银行,机器学习可以实现自动欺诈探测;可以识别出预示着欺诈性付款行动的行为模式;借助语音识别技术能够自动完成电话客服;声音识别可以核实来电者的身份。对于媒体而言,我们也热切期望人工智能能快速普及,毕竟已有前辈正在使用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自动起草基于数据的公文材料,比如公司营收状况、新闻通稿等。

物联网是核心源头

所谓“物”,即物联网,物联网是城市基础数据的核心源头。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但数据从何而来?基础又是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的部署,尤其是物联接入网的部署,直接关系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化成果与成败。

通过物联网可以对城市的各种信息进行透彻感知和度量,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的目标。构成城市运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制造、电网、交通、环保、市政、商业活动、医疗、水利、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以上各个领域。

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可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车载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车型等交通信息,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发布,为公众提供出行参考,改善交通拥堵和阻塞,最大限度的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

可喜的是,我们已看到上海等城市正在大胆建设自己的有线或无线物联接入网。当然,我们也可以再变化一下思路,物联接入网可以由政府投资,但也可以参考智慧城市PPP模式,由企业投资,并负责运营。

智慧城市3.0时代的重点将放在数据融合、分析数据并最终服务大众,作为支撑上层应用的新架构,各种底层技术提供商也各出新招,如无线物联接入网,NB-IoT(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技术等趋于成熟,一颗电池足以维持传感器正常运行20年并甩掉了电线这根“小尾巴”,让借助“大人物”设计出来的智慧城市的创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GSMA联合中兴通讯等一批联盟主要成员,共同参与和推进NB-IoT相关的创新服务和应用的开发,推动NB-IoT在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商用。这些新的商用技术,也让各种新设备新硬件更容易融入到整个智慧城市的数据长河之中。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