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数制造业高管不懂物联网 智能时代还遥远

   日期:2016-03-25     来源:评论    评论:0    
核心提示:3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智能制造:让互联网“务实”分论坛上,TCL无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表示,中国政府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更长远计划的部分,是整个中国制造从制造大国变成一个制造强国的30年计划的考量,2025是它第一个10年。

3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智能制造:让互联网“务实”分论坛上,TCL无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表示,中国政府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更长远计划的部分,是整个中国制造从制造大国变成一个制造强国的30年计划的考量,2025是它第一个10年。

法国达索系统总裁兼CEO Bernard CHARLES认为,德国工业4.0更加关注的是优化,法国更加关注的是创业性,也就是设计的层面,而在日本,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制造的可持续性。而这些所有的系统的共通点是开放的创新,系统的连接性、数据化,我们如何将生产的过程数据化,还有一些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那就是新的流程。

最近有一个调查显示,全世界制造业的高管,只有50%左右对理解物联网和智能制造,只有25%知道它们怎么做,所以应用还处于比较初期。

贺利氏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Jan RINNERT表示,德国有很强大的工业制造基础,工业4.0对于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遇,能够降低成本,且改变着制造业的游戏规则。但是,马上要经历一场工业上的革命或演进,可能十年二十年,一直到工业4.0得到完全的执行。定制化是这个方向的第一步,可以将产品和解决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三一重工(600031)高级副总裁贺东东进一步解释道,一个是制造模式的转变,一个是工业消费模式的转变。制造模式来讲,最终极的目标是个性化的产品,但是大规模的制造效率和质量生产,这个是最理想的生产方式。所以我们沿着智能制造的方向走的话,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全数字化,另外一个就是物联网。“只有把数据连接、汇集起来,价值才能显示出来。而且即便制造业的过程,也包括金融等跨行业的应用,所以要联网”。

李东生坦言,按照德国的工业标准,中国的彩电工厂最多才达到2.0。整个中国工转型升级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个提法是很客观的,因为它是以30年的周期来看整个中国的工业竞争能力,能达到全球的领先水平的一个时间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整个工业能力转型升级的第一阶段。

如何看待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未来前景?德勤全球主席David CRUICKSHANK:并购是一种实现规模的一种方式,也是获得技术和获得市场准入的一种方式,所以4.0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用合作、联盟、合资,或并购形式。

但是,Jan RINNERT坚持,要有耐心面对多年才能实现的工业4.0,中国也是这样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4.0的时代,很多公司都在渐渐减少低技能的工人占比,而转向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技师。

Bernard CHARLES建议,中国如果不考虑设计提升制造的话或是个错误。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的设计本身就不好的话,那不管你怎么生产制造,都不会出好结果;其次,中国改变现有的一个生产方式,就是提升的一个改变。因为材料的成本已经不是一个关键因素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用这些材料。

他以中国的核能行业为例,“目前这些设计方式、建造方式,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最后一点,如果可以按需的时间和地点生产某样东西,还需要工厂吗?因此,生产系统的应用就是生产作为服务来销售,而不是去建一个工厂,生产就是一种服务。

“中国是全球制造工厂,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如果中国制造业不能跟信息化有效的结合,中国制造业不能提升信息化程度,中国的整个的经济转型是不完整的,是有很大缺陷的”。第一财经CEO周建工补充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