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呼声在中国越来越高,人们也开始思考这一系列概念的现实意义。
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可以说,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在于人们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 “质的变化”。而“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
普遍认为,工业4.0实质上是互联网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的说,就是无数个行业被互联网浪潮冲击后,互联网开始改造工业制造业了。在这样的时代浪潮冲击下,“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伟计划应运而生。“中国制造2025”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转变、生产过程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产业链的调整。
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终将定格在“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上。自动化并不是单纯的无人工厂,智能制造也并不是完全靠机器操作。相反,人将会担当更有挑战性的角色——创新、规划、监督和协调机器的运作。只有这样,机器才会按照人的想法进行运转,制造才会更快、更加高效,才能使用到更好的资源,这才是智能制造的本质。
在推动中国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上,激光设备商有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法利莱联合多家单位共同自主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意味着我国实现了汽车制造领域中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国产化,打破国外40多年的垄断,该项目历经12年技术攻关,在全球汽车制造技术史上实现5个首创,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其中多个技术参数超越国际标准,共获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39项,软件著作权2项,形成地方和企业标准3项。
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汽车智能制造激光加工装备
如今,已帮助多家汽车企业通过“高质高效的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实现产品升级、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等目标。在“中国制造2025”的初始阶段,激光先进制造作为这场变革潮流的代表,为“中国制造”转型成“中国智造”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