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应树立品牌意识

   日期:2016-02-29     来源:OFweek 工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目前,如果从工业生产和出口的总额来看,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中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她做的还是技术含量极其低下的工作,只能算议价制造工厂,在世界化的经济中并不具有多大的优势。

目前,如果从工业生产和出口的总额来看,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中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她做的还是技术含量极其低下的工作,只能算议价制造工厂,在世界化的经济中并不具有多大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发展是很迅速的,但是,总体来说技术含量还是较低的,个别集数世界领先,但是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制造业强盛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中国还远非制造强国。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

从数量上看,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将于2011年3月1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了这一变化。报告估计,去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但是,从质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很显然,处于低端水平、低附加值阶段的中国制造业,起国际竞争力除了劳动成本、资源消耗和影响环境之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市场经济的绝大部分是压榨劳工得来的。

由于大多数的产业,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我们的企业只能分配到极低的利润,导致中上游的企业拼命的压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下游的供应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从而不能建立起强大的供应体系,这也是整个产业的供应体系不能密切互动的根本之所在。

从产量上看,中国制造业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从结构上来看,中国新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有关数据资料显示,美国的服务型知道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58%,而中国只有2.2%。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打“大而不强”的尴尬位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制造业水平,向“制造强国”迈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地下是制约制造业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企业在推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是第一要素。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宏观上要考虑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想结合,技术战略与品牌及市场战略相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大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力度,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应该扩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我们必须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科研人员,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就会回之处于全球产业分工中下游,产业工人也不会只是给发达国家制造利润了。

二、加强质量管理

我国出口到欧美等国的产品从食品、饲料到牙膏、玩具等,遭到过无数质量的挑战,成为西方媒体抨击中国的主要话题,同时也是西方国家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借口。但是,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这点毋庸置疑。由于产品合格率不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然而,不论是食品,还是其他的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点关注。企业不仅要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概念渐入人心,商品的设计,生产,包装,销售,每个环节都与质量有关。加强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尽量减少、努力甚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努力做好质量事故的危机处理。落实质量监督,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三、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一种“信号标准”。品牌意味着高质量、搞信誉、高效益、低成本。品牌的背后就是在一个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企业。

如何在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离不开中国国际品牌的强大建设,也就是中国“世界名牌”的强大建设,加强、提高和拥有更多的属于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把企业建设成具有创新、开发、效率、质量、品牌、科学、人才为一体的具有科学发展的企业,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点,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自主创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具有人才和优势竞争的企业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也就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对于中国制造业本身来说,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低端产品生产扩张过度,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低,这些都是限制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因素。所以,要将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更主要的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好质量关,培养相关的人才,提高生产率,最后形成自主的品牌。

 
标签: 中国制造 工业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