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改变世界!VR技术的威力有多大?

   日期:2016-02-24     来源:硅谷密探    评论:0    
核心提示:2016年,在历史上,注定将成为VR的公元元年而被载入史册. 因为人类正式跨入了VR时代。在VR,AR将成为智慧型手机的下一个移动平台之后,我们该如何冷静的分析这个市场?又该如何走入这个市场?未来该如何把握住它的机会呢?

5年前:

诺基亚单季度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 刷新历史记录

乔帮主还健在 苹果的4S还未发布

甚至腾讯的微信还没问世

是不是感觉很震惊

5年像是换了一个世界!

那么,五年前你还记得在干什么呢?

2016年,在历史上,注定将成为VR的公元元年而被载入史册. 因为人类正式跨入了VR时代。

那么

在VR,AR将成为智慧型手机的下一个移动平台之后,我们该如何冷静的分析这个市场?又该如何走入这个市场?未来该如何把握住它的机会呢?

其实VR,AR技术早在60,70年代就有了,当时主要是用于军事用途,比如现在的F 35 F 22头盔就是其研究结果代表作之一。你可以清楚看到所有原本在座舱座椅前方的显示屏的大量信息都展现在了头盔上。

实际上,大部分技术的出现,一定都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然后在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中最先展现!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剖析VR AR这个现象级的潮流(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看)

技术篇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AR和VR之间的区别:

VR: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让你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AR: Augu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让现实和虚拟结合在一起

从现有市场上的技术和产品来说,AR和VR的实现都是在眼镜上得以实现的,但是他们有一个直观的不同点,AR是透明眼镜,VR是不透明眼镜。

AR透明眼镜可以让你在透明眼镜上看到虚拟的信息显示,同时也可以透过透明玻璃看到现实世界,直白来说,AR可以让你和现实世界有更加直观的互动,我之前有一篇文章介绍AR,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明年,钢铁侠的这些装备,你也可以拥有!

代表产品: Google的Magic Leap 和 微软的Hololens(之前我也有写过两个产品的介绍,大家可以去看看:)

Magic Leap不得不说的秘密

《硅谷密探6》HoloLens,化科幻为现实

VR不透明眼镜让你看到的完全是虚拟的世界,物理世界你是完全无法看到的,2016年是VR元年,但不是AR元年,所以市面上你所能买到的产品都是VR产品。

代表产品:三星Gear VR,谷歌的Cardboard VR, Facebook的Oculus Rift。

(理论知识有助于你对VR/AR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先来介绍一下3D显示技术,3D显示现在主流的有两个技术,

一个是Stereoscopic 3D技术(假3D)现在的VR头盔和大部分的AR眼镜都是使用此种技术。

一个是光场(light field) 3D技术(真3D)

Stereoscopic 3D技术

当然Stereoscopic 3D技术中不包括Google的Magic Leap, 至于Magic Leap使用的是什么技术,现在还是一个商业机密,但是应该是可靠超前的,可能这也是Magic Leap2016年再次获得C轮融资8亿美金的原因吧(这家公司本来就不是一般的神秘,之前我对其公司的资料搜寻几乎没有任何头绪)。

Stereoscopic 3D的原理和现在的3D电影的使用基本同样的原理。

工作原理:

使用两个并排的相机模拟人眼的位置拍摄图像,然后再在显示图像时给双眼输送不同的图像,水平方向上有少许差别,但是最后可以实现3D效果。

当然大家也知道现在的VR设备头戴都比较大,佩戴久了会比较累,而且,最为尴尬的一点是,你拿着两个手持设备手舞足蹈的时候,你却无法看到现实世界,所以会让人脑产生一种不协调的感受。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Steroscopic 3D技术会让人产生眩晕,恶心等症状的出现。

前面说到了,现在大部分的3D电影都是Steroscopic 3D技术。这种技术其实是一种假3D。3D比2D多的一个维度其实就是一个景深。而Steroscopic 3D技术其实就是在两眼之间产生一种视觉差。

单眼可以感受到更强大的景深信号。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用摄像机以模拟人类两只眼睛的位置来进行拍摄,就会造成两个眼睛看到一个场景会有细微的差别。大脑会通过三角计算来得到物体的景深, 从而达到3D的效果。当然还需要3D眼镜来帮助我们强化这种三角计算,这也是为什么你不佩戴3D眼睛看3D电影的时候,图像是有叠影和模糊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为什么会造成眩晕,恶心等症状呢?

很简单,这是涉及到两点,一是聚焦,二是会聚。

聚焦:人类的眼镜是一个晶状体(凸透镜),它会调节凸度来让物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清楚成像。

会聚:所有的物体都不是固定的,当你眼球随着物体转动时,你眼睛和物体之间会有一个不同的会聚距离。

会聚距离和聚焦距离是始终一样的,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但是Steroscopic 3D技术所带来的物体投射到你的眼睛的距离(聚焦距离)一直一样的。但是如前面所说,为了达到3D效果,我们不得不让眼睛会聚(会聚距离)在不同距离,所以导致大脑一直习惯的神经反应强行分离。

简单解释就是,你的眼睛平时看任何物体,这个物体以外的其他物体都是模糊的,但现在通过Stertoscopic 3D技术,你的眼睛看到的所有的物体都是清楚的。长时间如此,会打乱人类大脑已经习惯的成像模式,从而造成紊乱。

光场(light field)3D技术

AR/VR技术都将走向光场(light field) 3D技术。

光场(light field) 3D技术显示图像格式可以分为两种技术形态:SPACe—multiplexing(空间复用),Time—multiplexing(时间复用)

空间复用和时间复用的区别在于聚焦上的区别。

Space—multiplexing(空间复用)的聚焦距离不一样,它是将两个图像拼成一副图片,分辨率将会减半。

Time—multiplexing(时间复用)的聚焦距离已经设定好了,你的眼球不管往哪个方向看都没有问题,但它需要左右眼的图像交替显示,也就是显示频率需要翻倍,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的运算。

现在AR产品都是使用Time—multiplexing(时间复用)技术,毕竟视觉体验上分辨率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想要真的实现科幻电影中那样的AR眼镜,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我们还需要 改变。

1. 透明AR眼镜挑战一

眼动跟踪技术

现在的VR/AR都没有实现眼动跟踪技术,主要还是技术上还是很难。眼动跟踪技术可以优化分辨率,我们可以实现对特定区域进行优化,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用户体验。

2. 透明AR眼镜挑战二

显示

这里面包括7个问题:

1. 系统大小

2. 光场采样

3. 聚焦和会聚 — 现在只能模拟眼睛位置(两个机器拍摄)拍出图像,是单眼+单眼拍出来的,形成3D图像是成像过后由大脑三角计算,从而达到3D效果。但是如果可以双眼拍摄(一个机器拍摄),然后有一个设备直接模拟大脑的3角计算,之后直接放映就ok了。但是问题是,大脑是在太复杂,没有设备可以模拟大脑

4. 室外显示 — 这涉及到大量的光源处理,室外的光源数量和室内的光源数量不是一个数量等级的

5. 捕捉内容

6. 耗电问题

7. 散热问题

这里提一下Google glass

它可以算作是一个AR眼镜产品,它使用的是内置分光镜,这个很便宜,但是镜片很厚!所以它只有左上角那一小块是显示屏,如果是整个镜片都是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下它有多大!

但是现在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 Lumous 做出了很薄的镜片,但是成本很高,大概需要一万美金,它使用的是光导计,当然也有200美金的同类产品,但是效果很差。

这里再提一下双眼的平行视角 — 需要超过180度 现在AR透明眼镜大概只能达到20度

(Magic Leap可以超过40度) 现在的VR技术可以做到110度。从中你们可以大概直观的感受一下差距。

3. 透明AR眼镜挑战三

遮挡(occulusion)

遮挡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物遮挡虚拟,一种是虚拟遮挡实物.

实物遮挡虚拟 — 容易,只需要计算椅子的深度,椅子后面部分不渲染,实物就挡住虚拟了

虚拟遮挡实物 — 很难,现在Magic Leap出现的很多宣传资料其实虚拟无法遮挡实物,看一下下面这张Magic Leap的宣传图:

其实你仔细看的话,还是可以发现太阳并没有完全遮挡住椅子,只是因为太阳太亮了,其实后面椅子所折射出的光还是反射到你的眼睛里了。

当然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那就是墨镜定光,但是很不稳定。

4. 透明AR眼镜挑战四

渲染黑色

现在黑色无法作为虚拟颜色显示出来

5. 透明AR眼镜挑战五

延迟

假设现在不谈尺寸大小,即使现在技术可以达到隐形眼镜的大小,如果需要达到电影钢铁侠中那样的效果,那么久需要非常精准的计算,一点点的产别都会扰乱人类大脑的接受(大脑实在是太敏感了)。

具体步骤是: 探测真实物体 —— 计算空间位置 —— 计算叠加位置(头戴跟踪) —— 渲染虚拟物体

顺便提一下,现在的Magic Leap的大小可是冰箱的尺寸哦!

AR技术为什么如此难,其实做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是二维的,而AR是四维的,二维转换到四维是需要非常快的渲染才可以做到。

VR/AR的关键设备是MEMS驱动器,现在大部分的VR/AR原器械还是美国垄断,中国需要在此方面突破,就需要MEMS驱动器上突破,不过现在中国可能已经有MEMS驱动器的生产了,在价格上我们有很大的优势。

也许很多人更加向往的是数字全息技术,具体可以参考星球大战当中的通讯系统

那么可以说,以现有的人类的科技水平,基本上没有可能实现,在可见的未来也是遥远的一个目标 它涉及到电压精准控制,需要控制折射器,波动光学,远远超过现在AR只需要控制光场就ok的难度,并且即使理论完善了,物理器械也是一个瓶颈。

总结来说:

VR先发展

AR还很远(涉及到大量数据整合)

全息投影基本上见不到影子

市场篇

我想,如果在2016年你没有听说过VR/AR的概念,那么你真的就OUT了!

无论是华尔街的资本家们,硅谷的科技精英们,各大厂商的大BOSS们,还有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们,学校里蠢蠢欲动的学生小屁孩们,写字楼里的帅哥靓女们等等。

相信大家对这个新兴的市场一定都充满着怀疑,肯定,期望,观望各种各样的态度把!五色杂呈,应有尽有!

先来盘点一下最近VR/AR圈的大事记吧

1.许多硅谷的游戏公司,初创的,老牌的都开始进军VR游戏界了,似乎做传统游戏的厂商开始变少了。

2.Facebook的2014年花了24亿美金收购Oculus Rift,让人瞠目结舌。

3.2014年Magic Leap融资5亿美金(B轮投资,Google领投),2016年,Magic Leap再次得到8亿美金的C轮融资。

4.2015年,Microsoft宣布自己的HoloLens

5.2016年,Oculus Rift正式发售,当然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厂商的VR设备的推出

5.资本的投入也是不予余力,自2010年以来,数据显示,超过40亿美金的资本已经进入VR领域开始博弈了,这还不包括对于AR的投入统计

从资本主义角度来看VR投资事件:

其实个人来说,我觉得Facebook真的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2014年花了24亿美金收购了一家成立了3年不到的初创公司Oculus Rift,从那以后,你手头没有9位数的资本,都不好意思说你要投资VR/AR创始公司了,不过确实2010年之后的VR/AR初创公司都身价百倍了。

Magic Leap这家从天而降的神秘公司,提出他们要研发隐形眼镜VR系统,着实震惊了一下世界。2012年成立之后,他就获得Google领头的资本青睐,至今已经进入C轮融资,资金也是大的惊人。

一家佛罗里达州的公司叫LENSAR,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前前后后也获得了将近2亿美金的融资。据说他的VR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使用3D图像做白内障手术。加州的一家叫做ALPHAEON的医疗科技公司去年11月宣布他们准备以5900万美金收购对方。

仅仅2015年就有将近119个和VR有关的融资。总额大概是6.2亿美金左右。2015年最大的一笔融资是迪士尼对VR相机制造商 Jaunt的投资,总额是6500万美金。Jaunt的CTO Arthur vanHoff透露,现在他们主要是给一些新闻媒体做VR内容。但是其实对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好莱坞。

上图可以看到2015年对VR领域,资本投入的走势图。

2015年投资VR的高端资本主要包括Intel Capital, Google Ventures等。

如果你只是觉得Gaming(游戏)才是2016年VR设备的发力点,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我觉得可以打一个这样的比喻,想象一下Gaming是一个机场摆渡车,可能现在VR就是那家飞机,你上去了你就可以飞起来,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摆渡车先把人们拉上来。

那么还有什么领域马上就可以进入呢?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可以在NBA现场设置一个VR相机,你就可以在家里像真的在现场看球一样。同理,你也可以在家里看一场拳击比赛或者足球赛。还包括NIke公司最近希望研发出VR技术如何帮助客户自定义自己的个性鞋子等等。如果好好发散一下你的思维,你可以想到很多不一样的方面。

当然可以想见,娱乐领域一定是VR一开始最大展身手的地方了,这也和中国今后的消费模式重心重合。有兴趣的朋友具体可以参见高盛关于中国未来消费模式的分析(英文版的)

(http://www.goldmansachs.com/our-thinking/macroeconomic-insights/growth-of-china/chinese-consumer/)

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VR社交,最近一条新闻就是关于Facebook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VR社交团队了,所以说,作为社交领域的老大,Facebook当年收购Oculus Rift一定是有自己的深意的。现在的VR设备可以让你在家里像坐在电影院里一样看电影,一项调查指出,90%左右的人们会关掉电影,去和坐在你身边的人聊天。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对于VR社交的渴求。如果你足够关注这个VR社交这个领域,未来绝对是优良资产。

上图是直到2025年VR/AR将会应用的领域。由图可见,游戏还将是最大的比例。

那么VR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我相信这个一定是人们最关心的议题咯。无论任何产品,产业,吹得再打,无法找到它固有的商业模式,一切也都是白谈。技术和产品固然重要,但是商业模式更重要。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娱乐收费还将是一个创收的好方式。具体可以参考国内外视频网站收费模式。游戏的创收自然不用多解释,还包括广告等等。大概这三个就是眼下最主要的创收模式了。

你思考中的商业模式,可以在下面留言讨论哦!

作为你该如何把握好和这次的技术革新来做一个更好的接触呢?

投资者:

关心的不仅仅是VR/AR设备本身,其实最需要关注的是内容产品,一句话,设备技术再好,没有好的内容,一切都是白搭。这个行业还是内容为王的领域。内容是中国公司薄弱的地方(游戏尤其是),但是,我相信好的内容不只是代码和UI的事情,它是需要好的好的伯乐去发现的,而各位投资人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美国之所以能出来这么多好的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和他们投资人开放,平等,大方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契约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开发者:

最需要的不只是关注自己的产品,更需要的是如何包装自己,我觉得很多中国初创企业没有美国的初创企业会“讲故事”,也就是对于市场营销有着巨大的认知差距,这和对自己的定位以及要求有关。当然环境也有一定的因素。重点还是在营销这一块!

用户:

我觉得大家现在入手VR设备不一定是最好的时机,当然如果你不在乎这笔钱,那就任性起来吧,VR真正能达到人们理想中的使用体验,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打个直观的比较:Iphone 1 到 Iphone 4s的进化。

如今市场没有发布自己VR设备科技巨头只有两家A字打头的公司:Amazon(亚马逊) 和 Apple(苹果)。具体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这篇文章:

8大证据预示苹果势必会惊艳整个VR界!

说到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大家,其实中国深圳那边的很多公司早已开始卖3D电影的眼镜了,这类技术其实并不难,在很多产品上,中国的硬件产品开发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动作捕捉技术上,中国的技术也很好,当然这也要拜中国世界工厂所赐,很多技术的山寨也是功不可没。

对比一下美国,2011年,18岁的Palmer Lucky也是在自己的车库做了Oculus Rift的第一个原型,直到2014年Oculus Rift被Facebook以24亿美金收购,只有短短的3年,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中美的创业差距,Oculus Rift最后也终将走向世界,在Facebook的庇护下很可能成为一家世界级的科技企业。

反观我们中国,技术实力有,市场嗅觉也有,像Palmer Lucky这样的人也有,资金实力更不用说,但是为什么没有出来一家Oculus Rift?或许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政策决定者,还包括厂家,投资人,腾讯,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做市场营销的人们更需要思考。

中国的硬件创新绝对不落后于世界,所以大家要有一定的信心!

产品篇

介绍几个市面上面已经出现的比较好的VR设备吧

Oculus Rift

最早是在全美最大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面出现的,现在已经可以预定了,预计2016年三月开始发货。首批50万套已经抢购一空,之前的Oculus Touch控制器已经推迟发售了,现在装在盒子里的是Xbox ONE的手柄。价格$599.

Sony Playstation VR

如名字所述,它是为 Playstation 4 主机服务的头戴,它的显示频率达到了120Hz,人眼的最大感知速度是60Hz,一般大型游戏流畅度在90—120Hz,所以它可以和PS4完美结合在一起。价格未知,发售日期2016年。

HTC Vive Pre

HTC的Vive的显示频率是90Hz,

它拥有自己的VR控制器,你可以使用它们和虚拟游戏中的元素互动,比如爬山,划水,射击等。

价格未知,发售日期2016年。

Samsung Gear VR

Samsung Gear VR使用的是Samsung Galaxy手机来作为显示屏和处理器。现在已经有很多游戏可以下载玩了。更多的电影,游戏也要上架,内容确实不少。

价格$99,已经可以订购。

Microsoft Hololens

Hololens是一半VR一半AR,拥有 holographic 图像,意味着你可以在厨房桌上玩我的世界,也可以在卧室里畅游火星。手势识别和语音识别,最关键的是,它无需连接到电脑即可使用,一套Windows 10 系统已经嵌入头戴中了。

具体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价格$3000 发售日期2016年。

FOVE VR

这款VR设备的亮点就在于其眼球追踪技术(前面说过很难的一个技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可以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VR显示就会更加真实。

价格$349,发售日期未知。

Zeiss VR One

这一款头戴和Samsung Gear VR一样,都是将你的智慧手机作为显示屏的,同时支持IOS以及安卓系统。它有一个APP专门帮助你播放VR内容,同时它是开源的,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开发很多应用给它。

价格$120 现在可以预定

还有很多VR设备也已经上市,当然掉进水里砰砰出水花的大概就是这几个VR设备了,无论如何,现在一定是百花齐鸣的时代,也许过了两三年,大家都会看到这样的熟悉的论调和新闻:今年又有很多VR行业公司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资本的寒冬该何去何从? 但是仔细想想,哪个行业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标签: VR AR 仿真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