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军时代:自由职业者从中逆袭!

   日期:2016-01-08     来源:花满楼    评论:0    
核心提示:机器纪元时代,大资本与大机器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牢牢把控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大军蜂拥而至,将我们从一个个工作岗位上挤了下来。我们的未来注定阴云密布吗?然而在这充满不详气息的迷雾中,我们看到了自由职业者逆袭的身影……

创见干货:

机器纪元时代,大资本与大机器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牢牢把控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大军蜂拥而至,将我们从一个个工作岗位上挤了下来。我们的未来注定阴云密布吗?然而在这充满不详气息的迷雾中,我们看到了自由职业者逆袭的身影……

在上一章节,我们谈到了机器纪元中资本家赚钱将会变得无比轻松,机器将取代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也许有人会反驳道,科技界也是存在着市场竞争的吧?科技巨头也不能永远长生不衰,它注定会被年轻新生力量赶超的!

事实上你压根看不见竞争。Google是1998年创办的,它早应该被某个年轻的公司所取代了吧?如今这都2015年了,十几年时间过去了,Google越发壮大了。Facebook呢?2004年创办的,如今都11年了!

全新的基础设施以及它对就业带来的影响

上述所提到的各种「基础设施」「底层系统」,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以及劳动力市场。它会将部分就业岗位彻底消灭,而让绝大多数的工作都变得不再那么有意义。

那么关于教育呢?

科技公司所带来显著影响之一便是对教育产业的改变。教育当然会转移到线上,线下自然也会留着一些私人学习小组,以聘请专门私人导师的形式。你大部分的课程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都是在线上。这种教育模式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阶段。

一个老师再也不会教30个学生了。届时老师们的待遇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这可是长达几十年理应享有更高工资待遇的工作群体啊!

那么公共领域的工作岗位呢?比如大学里的工作?

你肯定会想到学者、教授、研究人员等等岗位了是吧?从历史上来看,他们都是通过公共财政进行补助。那么接下来就迎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政府都没钱了。在欧洲,大笔砍掉大学研究经费是非常普遍的事。从全球来看,政府也在公共领域的支出上也在不断缩减。

而大学现在开始采取某些更加极端的措施:比如阿姆斯特丹大学在上个月刚刚卖掉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房产,而学生们对此意见也是蛮大,激烈的发起抗议活动。钱正在从公共财政流向私人企业家的手中。

而有关创意型的工作将让拥有一技之长者成为新的富人阶级。

创意与人文关怀

唯一能够躲在自己的「堡垒」中不遭到机器大军侵袭的便是创意从业者了。

机器制造的东西永远无法和人力制作出来的东西相提并论,如果后者还带有一些灵光乍现的创意,又或者是人性化的内涵时,这里面的附加价值会让商品的价格非常高,而且还有很多人会买。在某些奢侈的酒店,一个训练有素的服务生所提供的服务品质,那种人与人之间才能感受到的温暖和关怀,这是机器无法达到的。但是如果我每天晚餐下的馆子,我只在乎它是否便宜,才不去管里面服务我的是真人还是机器人呢。

所以需要传递某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的服务型行业,需要某些创意火花才能点亮商品的设计创意行业,他们的饭碗会非常稳地攥在手里。

很多身处即将自动化的行业中的人们都会这么辩解道:「机器人绝不会干我目前所做的这份差事!」但是请不要小瞧了人们是多么愿意去主动迎合便宜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才不会去管跟他打交道的是机器还是人呢!当肉摊被超级市场取代的时候,那些屠夫也会在电视上这么说:「超级市场肯定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我们所能给予的体验!只有我们才知道消费者想要的是哪块肉!」而如今谁被淘汰一目了然。

身处自由职业行当的创意人员

在笔者的未来中,创意人员将高达几十亿,他们负责开发应用、设计软件/网站、为App制作音乐,创意人员跟软件紧密相连。

也许在今天你会觉得这是个笑话,没有人能够通过制作App而赚得大钱,但是他们目前已经做到了,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复制赚钱的剧本。他们的制作团队人数不多,但是却能赚的盆满钵满。FlappyBird就是来自越南的一个小伙儿开发出来的,每天的收入是5万美金,一个月下来是150万美金。

还有一些SaaS应用,就比如Baremetrics,它就是由很多「一个人的工作室」协同开发完成的,这些工作室往往都没有风投的支持,仅仅就是一个男孩儿或者女孩儿,坐在某个休闲的场所里,膝盖上面放着他们的笔记本,在5个月的时间里就能提供一款优秀的线上服务,每个月赚得5000美金,一年之后每个月赚得25,000美金!

个体将赚得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团队都没有几个人,甚至往往就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这个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的的问,在产生非常好的合作效果之后,为什么这些公司不直接招聘他们呢?原因是:将这个人雇佣过来,后续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尤其是在欧洲)。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是选择独立的合同承包商,将某些工作内容分包出去。之前所提到的那个Baremetrics,如果选择了雇佣员工来开发的话,很可能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被其他竞争者打败。这个竞争者有可能是非洲的某个孩子,又或者是世界其他偏远角落里的年轻人,他们腿上放着一台笔记本,一切都被改写了……

这样的场景也许很难想象,也许十个读者九个都不太相信这个判断,但是从笔者周边发生地一切来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笔者也是其中的一员,单枪匹马作战的自由职业者!

自动化将让利润分配呈现两极化态势。

如果我开发了一个网站,或者是移动应用软件,它反响特别好,那么我就不再是每个月赚3000美金的苦逼白领了!如果在互联网上搭建起来一套盈利模型,你很容易就实现每个月2万5千美金的收入,然后收入就会滚雪球一样地不断放大下去了!

这就引来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财富的累积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

如果我每个月赚了25,000美金,我知道自己很可能在接下里的一个月或者两个月里被世界另外一个角落的小屁孩儿干掉,那么我会非常小心对待赚到的收入,雇佣一个人的成本实在太高,这样会拖慢我在市场上的行动速度,出于这种考虑,我更倾向于再去找其他独立的合同承包商。

让我们非常诚实地面对招聘这件事吧!你得费尽心思地在茫茫人海中浏览无数份简历,人才不合适公司需要的时候你还得对他们进行培训,如果他们犯错了,或者工作表现不佳的时候你得负责替他们擦屁股,这是作为程序员的创业者最容易碰到的剧本。但那是如果我写了PHP脚本,然后将其挂在「时钟守护作业」(cronjob)上,我甚至都不需要一个人来打理后续的一切工作!

那么,还剩下什么工作让我们挑呢?

刚才已经谈到了,那些会编程的人,那些可以从无到有地搞创作的人,他们在面对智能机器和软件的崛起时可以高枕无忧。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一直不断在强调创意本身,这其中包括了企业家、程序员、设计师,如果用一个更加笼统的词汇总结的话那就是「创造者」:一种能够从无到有制作出独一无二产品的人。机器人对此无能为力。

那么服务业呢?

服务业中仍然留有人力存在的餐厅、酒店必定都是豪华奢侈型的。人们不在乎价钱,只为享受到更加贴近人心的优质服务。前面说到了超级市场开始出售肉类、鱼、蔬菜。这些货品的店主们在这十年发展历程中逐渐消失。原因很简单,因为超级市场卖的更加便宜。而如今肉摊或者小食品店又开始兴起,这一次它们有了更加明确的侧重点,就是「品质」。它们拥有有机肉品,以及非常优秀的服务,正是基于此点,人们才愿意为此支付更多钱。和刚才说到的服务生背后的道理一模一样。

未来呢?它是两极分化的。

这将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世界的一端,大公司大企业主宰着一切,我们在一天中所使用的任何服务都离开不了它们;而在世界的另外一端,成千上万的个体转型成为自由职业者,独立承包商,在大公司所提供的系统之上出售自己制造的商品。

Apple正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价值1万亿美金的公司,如今坐拥将近2000亿美金的现金。

一方面是巨型的公司,凭借着规模经济和寡头垄断主宰着一切(主要还是通过「基础设施」来达到);一方面是无数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他们的腾挪闪躲,如小鱼一般在深海中自由穿梭,与前者那些「大鲨鱼」一起共舞。

大中型的公司(大型而非巨型)它们既没有足够的速度实现创意,跟科技巨型公司相比又太小了,在规模经济上面完全占不得优势,结局好一点儿的也就是被它们吞并。

4.不要射杀「送信者」

谈论这些的时候读者肯定在不断做着自我评估,自己是否是即将被淘汰的那一个人。写这篇文章肯定会招来很多反驳,甚至是骂声。这很容易理解,毕竟本文所展现的逻辑判断威胁了很多人职场上存在着的意义。所以他们生气在所难免。笔者只是想借由此文,让更多的人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提早做准备。请别射杀「送信者」。

你是下一个吗?

现在平心静气地面对自己,好好打量一下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评估一下自己的技能组合是否够用。它们是否很容易就被机器取而代之?

如果你的工作是行政类、无任何创新思维、重复式机械性劳动,那么你就危险了;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还在为销售疲于奔命,拜访各种公司,参加各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公司会议,跟着其他人人云亦云追捧当下的某个流行概念术语,那么估计你离出局的那一天也不远了。

如果你没有「天之骄子」的错觉,也没有因为此文而生气,那么试着去主动迎接这个改变。那么该怎么做呢?

打造你的技能组合包!

再也不要被从小被灌输的那些陈旧观念束缚住了手脚!学生和白领之间的界限真的那么清楚吗?工作和生活真的要分得开吗?学习一定是要在阶梯教室,身边有老师和同学才能完成吗?得了吧!不要再畏首畏尾了!

一个真正勇于追求自由,主动寻求安全感的人,必定能够大踏步走出「舒适区」,这样的人永远会活在机器的阴影覆盖不到的地方!

而如今,公司极度地需要程序员,游戏开放人员需要各种角色设计师,初创公司需要艺术家、让自己拥有一直独一无二的技能,它能够适应未来的需要,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创作型工作,它有可能是写作、绘画、作曲、所有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东西。软件的本质是枯燥的,机器也需要人性光芒的温暖和照耀。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