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历金融危机,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出了制造业再回归战略。中国回归制造大国后,又面临什么问题?
制造业危机
2010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但是,事实上我国工业形势很严峻,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央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和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举措。然而,我国在一些重大领域都有突破和创新,但体系化的协同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现在,我国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偏弱。2013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研发经费投入与GDP之比),但是在企业层面,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只有0.88%左右,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是几倍的差距。
由于整体投入偏低,导致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高端技术对外依赖达到50%以上,包括机器人、航天的关键元器件等。
我国的出口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出口额看上去很多,但实际赚的钱很少。表面上看,是国内经济乏力、内需不足,实际是我国高端供给不足。中低端的内需在萎缩,但是高端的供给一直不够,满足不了国内需求。
大多数中低端产品依赖资金和大规模的投入,门槛低,导致过剩,包括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过剩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导致只能依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又进一步引起效率下降。
2004年到2012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下降了4%,劳动生产率仅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效率下降后,如果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人力资源不限量供给,这条路可以走下去。但是,目前资源供给接近极限,不可持续。资源、能源的人均分布,环境压力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都到达了极限,到达极限后只能压缩利润空间进行低价竞争,低价竞争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压缩产品质量,导致企业品牌形象不佳,中国制造形象不佳,进一步削弱了力量,导致我国没有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能力,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
《中国制造2025》:解决创新能力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
针对制造业目前创新存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9条战略任务,分成了四大板块。第一个板块,解决创新能力问题。第二、第三板块分别解决质量和绿色问题,第四板块解决结构问题,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方针里的前四大方针。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63年到2003年,虽然美国的制造业目前占比不到20%,但是90%的专利和2/3以上的研发经费来自于制造业。2012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的44%来自于国内的装备制造业,所以,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
创新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它对其他8条任务而言,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创新。“两化融合”谈的是发展各行业,不管是技术、产业模式还是产业形态,都是共性的先导技术。而“工业强基”强调的是各个行业都要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等。
美国把制造业分为三个阶段。在前端基础制造研究阶段,有政府和高校支撑,也有不错的资金量。从后端看,在生产能力建设和生产速度示范领域,企业资金也比较充足。但是,恰恰在实验室的生产和生产原型能力这个环节是缺失的,可称之为“缺失的中间带”。
围绕《中国制造2025》,我国也制定了11个“X支撑体系”,包括五大工程,人才、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的专项规划和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
就五大工程而言,第一个工程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提出到2020年形成1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定位于瞄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展行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基础、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人才培训,解决“缺失的中间带”这个问题。
第二个工程是智能制造工程。通过开展智能示范,今年我国推出了46个示范项目,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到2020年,试点示范项目的运营成本、生产周期和不良品率各降低30%,到2025年这三个指标要降低50%。
例如,海尔参加了智能示范项目,目前其示范效果是生产效率提升了20%,研发周期缩短了20%,成本降低了20%,库存天数从21天缩短为10天,效果显著。
智能转型当然是面向高端,不过,还有立足国情的中低端转型,进行全方位智能转型,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因此,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作用,但不宜扩大互联网的颠覆作用。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觉得“横扫一切”,尤其目前很多服务业颠覆了模式。但在制造领域,笔者觉得恐怕要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互联网企业要向实体经济来进发,发展先进制造模式。同时,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要拥抱互联网,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管理制造的过程和服务型制造,提升竞争力。
第三,工程工业强基工程。要解决核心、关键的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竞争能力,降低了价值链的分工效率,影响国家产业经济安全。
工业强基工程也提出,到2020年要达到40%的自主保障,到2025年要达到70%。即如果我国达到了40%的自主保障,就不用从国外高价进口核心的零部件、材料,可以使国内企业,不管是采购国外产品还是国内产品,都能以较低成本实现产业升级,这就是这一条的战略意义。
第四,绿色制造工程。通过试点示范,推动流域、区域、行业的示范,要建成绿色制造体系。
第五大工程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到2020年,高端装备要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在一些重要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这些装备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有的是生产工具,有的是交通工具,有的是生产工具的工具。
这几大工程的意义是,要打牢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的平台根基。下一轮中国制造要向高端发展,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要打造“高海拔”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