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础设施老化、老龄人口增加,未来各个国家需要应对的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很多。在世界互联网新形势下,未来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传感器与执行器。目前,各国在各自的“万亿个传感器”发展目标下,正在不断扩扩大传感器在社会多个应用层面的覆盖率,特别是在一些社会基础设施上,表现的尤为典型。
广义上的社会基础设施具体包括:
(1)大楼、住宅、桥梁、水坝等建筑的管理及安全保障;
(2)铁路、船舶、飞机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保障;
(3)人类健康管理及老龄人口护理;
(4)提高农业及畜牧等第一产业的效率;
(5)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的维护等。
图中的蓝色物体为日本富士电机的振动传感器,左下是安装这一传感器的该公司大楼;中间的社会公共服务元件是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土壤养分传感器,箭头对应的是安装这一传感器的农田;右边的社会公共服务元件为德国不来梅大学(UNIversityofBremen)可对人体神经等产生作用的电极,箭头对应的为日本罗姆公司用近红外线图像传感器拍摄的人的手指。
不管是哪个领域,未来的系统构成大体上相同(如图)。首先,要在作为对象的基础设施上安装用网络联接起来的无数个传感器,用来收集关于基础设施状态的数据。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评估基础设施的使用状态,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发出警报,或是进行恰当的调控。比如,监控桥梁及建筑时,利用光纤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建筑的数据,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解析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有问题就发出警报。
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也将加速传感器的使用。智能手机因配置了加速度传感器及无线通信模块,而变得非常易于使用。通信技术方面,除了WLAN、蓝牙之外,还有一些国家规划出920MHz波段等,无线通信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数据分析技术也因为大数据的用途增加而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开放数据”管理办法上的成熟,开放数据与传感器数据想结合分析,将赋予解析结果更多附加值。开放数据是指气象数据、城市基础数据、人口动态等。云计算汇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开放数据进行结合比照,经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解析之后,可提升各项分析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