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可谓忧喜交加。一方面,伴随产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洋品牌占据,国产机器人忝陪末座。这样的局面,不能不让人想起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和计算机核心软硬件技术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曲折。国产机器人产业不应重蹈覆辙。
环顾世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制定新的机器人产业蓝图,抢占未来工业潮流先机。美国推出了“国家机器人计划”、“先进制造业计划”和两个版本的机器人发展路线图;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其中对未来的工业机器人提出了新要求;老牌机器人大国日本在巩固产业机器人阵地同时,正在将视野扩展到生活服务型机器人和智能娱乐型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产业迎头赶上、甚至“弯道超车”为时未晚。正如美国人工智能进步协会前主席、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曼纽拉·维洛佐所言,机器人领域非常复杂,发展日新月异,包括中国在内,“都有大量机会在某些专门领域进行专业化的研发”。
以业内公认的下一个发展热点服务机器人为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预测,未来家家户户都有服务机器人,就像家用电脑一样普及。但就目前而言,服务机器人尚处于技术发展初期,产业规模尚未形成,各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都有机会自主选择一条跑道。
德国工业机器人,它会取代工人吗?
毋庸讳言,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尚不理想,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实力弱,产品低水平重复多,产学研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中国要追赶机器人产业发达国家,必须以战略眼光在政府主导下打一场持久战,在研发、生产、销售、集成、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平衡、有前瞻性的布局。
首先,应加强机器人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对今后5年、10年甚至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定位和愿景规划。只有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明晰认识和规划,才有可能摆脱跟随与模仿,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其次,应推动机器人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机器人专家席宁教授介绍,包括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的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安川电机和法努克在内,不少机器人厂家是亏本卖机器人本体,而美国虽然在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不如日本和欧洲,但专注于机器人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系统集成领域,而机器人市场的利润大多来自系统集成和售后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警惕一些资金戴着高新技术的帽子,却在产业链的低端一哄而上。必须加强规范与引导,协调各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避免步光伏产业的后尘。
此外,还亟须加强产学研合作。近些年来,中国大学生在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表现卓越,说明中国高校拥有较强的机器人研发基础和能力。但是,如何为企业培养和输送紧缺的机器人产业人才、怎样避免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政府如何引导产学研三者合力发展,已成为克服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瓶颈的当务之急。
从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能感受到,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中国应迎头赶上这一重大的产业发展机遇,争取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