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促进政策的出台,我国各地方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大幅增加。
目前,全国已有上海、重庆、天津、青岛、沈抚新城等4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园区),在建机器人项目产能为几十万台。埃斯顿、上海新时达等一批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企业也加速在国内的生产布局。
东部: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迅速
上海:打造“2X”集聚发展格局。2013年,工业机器人被列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经信委给予企业自主研发费用20%的补贴,并且在土地和人才方面提供优先支持。目前,上海已经有ABB、发那科、库卡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以及新松机器人、上海新时达等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未来,上海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形成“2X”的集聚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机器人技术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二是培育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依托骨干企业,在金山、松江、嘉定、闵行等区,建设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同时,加强应用推广、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等。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领跑国内的机器人产业,产业产值将达到600亿~800亿元。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相对完善。目前,江苏省机器人研制企业已经超过 50家,部分关键零部件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南京、常州等地区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2013年,江苏省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2011~2013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3年12月,江苏省将工业机器人作为2014年度四个重点领域质量攻关课题之一,力图增强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集成能力,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预计到2017年,江苏省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 1000亿元,年均增长25%。
青岛:建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2014年,《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青岛已有20余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实现年产值约3亿元,初步形成了环形胎面硫化翻新工业机器人、直角坐标取料机械手、全液压重载机器人、码垛机器人、高速捡拾机器人、包装机器人等优势产品。
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引进安川电机、新松机器人、软控科捷等35个机器人项目,总投资约84.2亿元。2014年,青岛获批成为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根据规划,青岛将建设成为北方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在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等重点领域青岛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中部:安徽成为国家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
近年来,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埃夫特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生产企业迅速崛起。同时,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合力叉车等大型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旺盛。2013年10月,国家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安徽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其中,试点将以埃夫特所在的芜湖市为龙头。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芜湖已规划5000亩产业园,建设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机器人系统及成套装备集成应用等六大功能区域,计划到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芜马合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
西部:重庆建设“机器人之都”
2011年,重庆提出建设“机器人之都”,并于2013年10月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15年,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初步形成集聚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在打造“机器人之都”的框架下,为实现错位发展,重庆重点规划工业机器人和配套功能区、特种机器人功能区、服务机器人功能区。目前,双福工业园服务机器人功能区已有元谱机器人、社平科技等13家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落户,年产值达2亿元,4年后将超过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