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推动制造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日期:2015-11-06     评论:0    
核心提示:五中全会强调建设制造强国,将智能制造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加快我国制造业整体向世界制造强国阵营迈进的步伐,更加有力保障实现“中国梦”。同时,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十三五”规划也将重点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

10月29日,18届五中全会闭幕。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五中全会强调建设制造强国,将智能制造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加快我国制造业整体向世界制造强国阵营迈进的步伐,更加有力保障实现“中国梦”。同时,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十三五”规划也将重点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

“中国智造”已成为当今国内经济界最亮眼的名词之一。德国总理默克尔10月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中重要协议之一便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 ”与德国“工业4.0 ”对接工作,以促进双方智能制造发展。

可以说,国内智能制造业好事连连。由发改委和工信部主办的上海工博会于11月3日至7日举行,整个规模将超过往届水平,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智能制造产业将是展出重点。同时,由中科会、工信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围绕大会主题做有关机器人前沿科学研究、发展技术路线以及发展战略研究方面的主旨报告,并举行大规模现场产品展示。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制定了具体规划和路线,提供2015-2025年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6月24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为这一规划的顺利实现创造了重要前提及打下坚实基础。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包括10大重点领域,23个重点方向,并分别形成了从2015年到2025年的详细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指出,我国计划用30年时间,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多维度布局中国制造2025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制造业PMI低位运行、传统制造业景气低迷、人口红利消失而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十三五”规划将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国智造”,这势必诞生一批世界级企业。因此“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概念有望成为A股市场持续受到关注的投资主题,并将给A股市场带来一系列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表示,资本市场对此次十三五年规划的关注将至少从10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的“两会”左右。五年规划中新出现或较上次规划升级加强的内容极有可能成为A股市场上强劲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热点。以十二五规划为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环保、信息技术和医药在十二五期间内分别取得了232.87%、131.95%、93.53%的超额收益。同样,“中国制造2025”包含几大领域在十三五期间也将再复制,突飞猛进。

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主攻方向均为智能制造,但“中国制造2025”内容更加广泛,包含10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

多数投资机构认为,这十大领域将会成为“十三五”期间与制造业相关的创投热点。重点看好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三大领域。航空航天装备方面:重点关注中航动力、中直股份、中航重机;智能制造方面:重点关注沈阳机床、机器人、华中数控。

民生证券则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一是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客户资源深厚,下游广泛的系统集成商;二是某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不断拓展相关领域具备一定客户基础及实践经验的设备和零部件制造商;三是通过内外部合作整合进入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上市公司。

华丽转身“制造强国”

如今,中国制造遭遇到的空前压力和困境,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不少制造企业遭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这或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阵痛”,这种“阵痛”,发达国家也经历过。

目前当务之急,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如何尽快结束这种“阵痛”,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中高端竞争力?如何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尤其是如何变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多位学者的共识是未来要通过持续不断贯彻与强化执行“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规划与内容,强化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制造业“三效”(效率、效益、效果)、“三力”(创造力、生产力、竞争力)、“三降”(降低成本、能耗、物耗),全面优化产业环境,进而克服“中国制造”所面临困境,解决“中国创造”面临的难点,努力学习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德国“工业4.0”战略,最终实现由“制造大国”华丽转身为“制造强国”的梦想。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